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15 > 正文
编号:11744873
卒中单元研究进展.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276kb)。

    内容摘要

    * 卒中单元的特色

    * 卒中单元的治疗

    * 卒中单元的优越性

    * 近期疗效

    * 远期疗效

    * 生活质量

    * 卒中单元疗效的产生机制

    * 卒中单元花费-效果分析

    我国卒中治疗现状

    * 1997年在多国17个监测人群中,北京男性(35~64岁)年均脑卒中事件发生率居第五位,女性居第二位。在6年监测期间年发病率变化不大。而同期多数其他国家监测人群脑卒中事件发生率呈下降趋势。

    * 我国1998年的调查显示脑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在农村居首位。全国每年死亡人数超过100万,幸存的患者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卒中治疗的目标

    * 患者在卒中后获得安全而有效的最大改善

    发展卒中单元的临床意义

    * 现代的临床治疗已进入"循证医学"时代。Meta 分析发现在目前脑血管病的治疗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卒中单元(OR值为0.71),其次是溶栓(OR值为0.83)、抗血小板(OR值为0.95)和抗凝(OR值为0.99)。

    * OR是指接受干预病人组中不良结果发生率/对照组中不良结果发生率。

    * OR<1,提示干预组结果好

    卒中单元的定义

    * 卒中单元的定义不十分统一,包括以下3种:

    * 一个专门小组,具有卒中治疗专业知识,负责整个医院卒中患者的会诊,无专门病房。

    * 医院中有专门为卒中患者提供床位的特殊地区,并由专门小组负责。

    * 医院内限定一个为卒中患者设计的地区,给需要的患者提供康复服务和专业监护。

    卒中单元与

    重症监护单元的比较

    * 卒中单元不包括ICU所有特征,两者有交叉。

    * 关键是他们有处理卒中患者的训练和专长。

    * 大部分卒中患者不需要典型的ICU服务。

    * 在何处监测卒中患者取决于成员水平和单元心血管监测能力。

    卒中单元的特点

    * 专门培训的工作人员、医疗小组及患者亲属的共同参与。卒中单元中,早期系统性的康复治疗及康复方案的个体化是卒中康复的基础。

    卒中单元和传统病房比较

    (一)

    卒中单元和传统病房比较

    (二)

    卒中单元和传统病房比较

    (三)

    卒中单元和传统病房比较

    (四)

    卒中单元干预特征

    * 与专业培训康复结合。研究组全体成员对卒中或康复有兴趣专长。

    * 在康复中给看护者提供常规知识。

    核心特征

    * 专业组成员经过培训,如:医疗、护理和治疗人员(通常包括理疗、职业的治疗、语言治疗、社会工作者)。

    * 专业组成员每周至少开一次联席会议。

    卒中小组的成员

    * 医生、理疗师、专业治疗师、语言训练师、神经-心理医生、护士、护工 。

    卒中单元干预类型(一)

    * 专门卒中单元--专门卒中病房或卒中小组专门治疗卒中患者,提供单一疾病的特别服务。这种服务基于专门病房或包括一个移动的小组。

    * 急性卒中单元,收治急性期患者,但是早期出院(通常7天以内)。

    * 康复卒中单元,收治发病7天后或更长的患者,主要是康复。

    * 综合卒中单元(如急性和康复联合),收治急性期患者,有时也提供康复。

    卒中单元干预类型(二)

    * 混和评定/康复单元--致力于伤残疾病的评定和康复的一个病房或移动小组,提供普通的伤残康复服务,但不包括治疗患者。

    不同国家模式选择

    * 大多数的欧洲国家卒中单元为混和性的卒中病房;

    * 美国一些卒中单元仅处理超急性期(卒中发作后几天)或亚急性期(病后第2周~第4周)的患者。

    卒中单元

    * 一般6~15张床,一些混和康复单元最多30张床。

    * 患者选择标准 所有卒中患者。

    * 住院时间 受床位数、周转率影响。

    卒中单元的治疗(一)

    * 治疗小组 至少每周开会一次。会议内容是把患者情况介绍给治疗小组,讨论病情,根据每个患者的主要问题制定长短期康复目标。

    * 卒中单元治疗专业组成员应当在患者住院1周内就积极与患者、家属、看护者接触。看护者应参与治疗,受到技能培训,协助观察病情变化。

    卒中单元的治疗(二)

    * 治疗途径:

    * 医生询问病史、体检,确定神经损害,常规检查:血常规、血生化、CT。有些患者还进行颈动脉超声、ECG、MRI检查。

    * 按脑血管病诊疗常规进行治疗(血压、体温、溶栓、抗血小板、抗凝、早期应用抗生素、合并症的监测与治疗等) 。

    卒中单元的治疗(三)

    * 护士进行一般护理、测血压、观察吞咽情况,保持正确的体位,规律观察气道、营养状态、大便、皮肤状况。 护士在治疗小组和患者之间的联系上有重要作用。其它治疗成员评估患者的损伤和残疾情况。

    * 患者入院24小时常规进行理疗,每天30~60分钟。

    * 专业治疗每天20~40分钟。

    卒中单元的治疗(四)

    * 评价指标: 包括残损SSS,残疾BI,残障 RS ,生活质量,Frenchay活动指数等。

    卒中单元的治疗(五)

    * 教育培训:是卒中单元的重要特点。包括病例讨论、每周进行非正式的培训活动、每年进行1~6天的正式培训。

    康 复

    * 预防、诊断、治疗伴发疾病及合并症;

    * 训练患者达到最大程度的功能独立;

    * 促进患者及家庭成员的心理适应力;

    * 促进患者重返社区,预防继发残疾,包括重新开始家庭生活、娱乐及职业活动;

    * 根据残疾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 预防卒中复发及其他血管性疾病,如卒中患者常伴发的心肌梗塞。

    康复医疗的基本条件

    * 患者必须病情稳定,有明显的功能残疾以及具有学习能力。

    * 有一个能耐受康复训练最基本的体力。

    康复医疗是主动的过程

    * 应从急性期开始。对有残疾者制定全面计划,提供康复服务,回到社区后仍应继续进行

    * 应给卒中患者提供各种机会,以帮助其恢复病前生活

    * 卒中康复医疗的基础是精心设计康复治疗计划,按照不同的患者,选择不同的康复机构,给予相应的康复服务

    卒中单元的疗效 (一) Meta分析

    * 卒中单元与传统卒中病房比较

    * 死亡(平均随访12个月,6周~12月)。

    * 在20个试验中有15个在卒中病房降低,OR=0.83(p<0.05)

    * 试验之间无明显差异。

    卒中单元的疗效(二)

    * 死亡或专业机构护理(平均卒中后1年)

    * OR=0.77(p<0.0001)

    * 死亡和生活不能自理

    * OR=0.75(p<0.00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27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