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7期
编号:10402976
南京地区儿童睡眠呼吸紊乱流行病学调查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7期
     【摘要】 目的 研究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紊乱(SDB)的患病规律,探索诊治措施。方法 选择南京市三个行政区,随机抽查幼儿园、小学、初中儿童(3~16岁)作为研究对象。制订《南京市儿童睡眠健康情况问答卷》。发出问卷1620份,收回答卷1363份,回收率为84%。将其分为打鼾组(研究组)和非打鼾组(对照组)。打鼾组儿童经耳鼻咽喉科门诊复查,核实答卷内容,再分为偶尔打鼾组和经常打鼾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4~7岁儿童SDB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儿童;(2)男女儿童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3)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颅面异常及遗传等因素有显著相关性;(4)对儿童健康和生长发育有显著负面影响;(5)86.2%的儿童家长不认识SDB对子女健康的危害性。结论 儿童SDB诊断标准尚未确定,目前可用评分法和多导睡眠监测(PSG)作为诊断方法。

    关键词 睡眠呼吸紊乱 儿童调查 流行病学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7-2646-04
, http://www.100md.com
    人类认识阻塞性睡眠呼吸紊乱(Sleep disordered breathˉing,SDB)的危害性,研究其患病规律,探索其诊治措施并不太久,尤其是发生在儿童会有较多的特殊性。本研究对南京地区幼儿园、小学、初中3~16岁儿童进行随机抽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南京市下关区、栖霞区和鼓楼区,每区各选一个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每校(园)每年级各选一个班的儿童,以问答卷的形式调查儿童及其父母睡眠相关情况。在参考《国际睡眠障碍》(ICSD1-17岁版)的基础上,制订《南京地区儿童睡眠健康情况问答卷》,调查卷共列50题,能让非医务人员和一般人士容易看懂。内容主要涉及:(1)儿童出生情况;(2)父母睡眠情况以及生活习惯;(3)儿童睡眠、学习、健康状况;(4)家长对儿童打鼾的认识程度;发出问卷1620份,收回答卷1363份,回收率为84%。将被调查儿童分为打鼾组(研究组)和非打鼾组(对照组),打鼾组经门诊复查,核实答卷内容,再分为经常打鼾组和偶尔打鼾组。采用SPSS12.0版本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对研究数据的可信度进行相关分析,然后对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结构、睡眠障碍的发生比率进行描述统计,再将发生的睡眠障碍与各种致病因素,作为源头疾病对儿童健康状况的影响和家长对儿童打鼾的认识程度进行R×C表卡方检验、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打鼾儿童的一般情况

    2.1.1 儿童打鼾与年龄的关系 调查3~16岁儿童,偶尔打鼾的患病率为37%,经常打鼾的患病率为1%;其中4~7岁儿童中夜间睡眠打鼾人数构成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见表1。

    2.1.2 儿童打鼾与性别的关系 打鼾儿童631例,男327例,女304例,男∶女=1.075∶1;偶尔打鼾507例,男251例,女256例,男∶女=0.9805∶1;经常打鼾124例,男76例,女48例,男∶女=1.5833∶1。经卡方检验,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χ 2 =6.327,P=0.611。说明,男女儿童夜间睡眠打鼾的概率是一致的,见表2。

    2.2 儿童打鼾可能的致病因素

    2.2.1 出生方式与打鼾的关系 出生时顺产或难产的打鼾儿童与无打鼾儿童进行比较,经统计计数资料行×列表χ 2 检验,难产儿童与顺产儿童打鼾患病情况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 2 =16.354,P<0.001,见表3。
, 百拇医药
    2.2.2 遗传因素与儿童打鼾的关系 在儿童家庭遗传因素中,母亲夜间睡觉经常打鼾与子女打鼾关联比较密切,见表4。

    2.2.3 父母不良生活习惯与儿童打鼾的关系 父亲抽烟饮酒与子女打鼾关系比较密切,母亲抽烟饮酒人数较少,无统计学意义,见表5。

    2.2.4 儿童扁桃体肥大或(和)腺样体肥大与打鼾的关系 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的儿童打鼾与无扁桃体、腺样体过度肥大儿童打鼾差异有显著性,见表6。

    2.2.5 儿童颅面异常与打鼾的关系 将颅面异常(含小颏畸形、腭裂、唇裂、舌大、舌系带短、牙齿前突等)列表分析, 儿童打鼾与之均成正相关,见表7。

    表1 儿童打鼾年龄分布情况 例(略)表2儿童打鼾与性别分布情况 例(略)表3 儿童出生方式与打鼾的关系 例(略)表4 遗传因素与儿童打鼾的关系表5 父母不良生活习惯与儿童打鼾的关系 表6 儿童扁桃体肥大或(和)腺样体肥大与打鼾的关系
, 百拇医药
    2.3 儿童打鼾对其睡眠和健康的危害 调查儿童睡眠和健康状况,经统计计数资料行×列表χ 2 检验,不打鼾和偶尔打鼾儿童与经常打鼾儿童睡眠和健康状况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中睡眠不宁、张口呼吸、遗尿、白天瞌睡、晨起头痛、听力减低、梦惊、睡眠时多汗等方面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见表8。

    2.4 家长对儿童打鼾的认识程度 家长不了解和不重视者占86.2%,而了解和重视子女打鼾危害性者占13.8%,其中子女是否打鼾与家长认识和重视程度无相关性,见表9。

    表7 儿童颅面异常与打鼾的关系

    表8 儿童打鼾对睡眠和健康的危害

    表9 家长对儿童打鼾的认识程度的分析 例(%)

    3 讨论
, 百拇医药
    3.1 本调查可信度分析 儿童阻塞性睡眠相关呼吸紊乱(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SDB)包括单纯性鼾症(Priunary snoring,P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和上气道阻力综合征(Upper airway resistance syndrome,UARS),这3种情况可同时出现或交替存在。本调查表列出50道问题,考虑到答题者为多个层次的家长,以及难以用多导睡眠监护仪检查(Polysomnography,PSG),所以,将打鼾儿童分为偶尔打鼾和经常打鼾来研究。

    国外流行病学研究证实约有20%的儿童出现睡眠期间歇性鼾声,儿童OSAHS的患病率为1%~3%。本调查发出问卷1620份,回收答卷1363份,回收率84%。调查结果显示:偶尔打鼾为37%,经常打鼾为1%,其中好发于4~7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此与国外报告大致相同 [1~3]
, 百拇医药
    父母亲较易观察儿童的患病表现,包括睡眠行为异常(睡眠时打鼾、不宁、呼吸费力、张口呼吸)和日间行为异常(晨起头痛、白天瞌睡、性格异常、学习吃力等)及体检异常(发育迟缓、听力减退)等。部分患儿听力减退,约占被调查儿童的4.6%,占打鼾儿童的31.7%,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也可引起打鼾,为同源疾病,可同时发生。

    Preuhtipan [4] 用PSG检查65例SAHS儿童,其中28例为严重的,37例为不严重的,与事先问诊相对比,结果发现,父母的观察对OSAHS的诊断有相当高的价值。

    3.2 SDB的诊断方法 儿童的诊断标准与成人 [5] 不同。蔡晓岗等 [6] 应用PSG观察41例患儿,将阻塞性SBD定义为睡眠过程中口鼻气流较基础水平降低50%以上,且>6s,血氧饱和度下降≥4%为低通气;口鼻气流停止≥6s为呼吸暂停;AI≥1或AHI≥5,伴LsaO 2 <92%作为儿童OSAHS的诊断标准。
, 百拇医药
    由以上数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以儿童睡眠打鼾与否为因变量,以年龄、遗传因素(父母打鼾与否、是否抽烟喝酒)、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颅面异常表现(小颏畸形、唇裂、腭裂、舌大、舌系带短)为自变量,以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模型,使用最大似然比法和迭代方法进行Logistic的回归模型判别与拟合,然后线形渐进性回归分析,得出最终模型统计量。经Hosmer and Lemeshow检验,χ 2 =12.073,P=0.148,说明观测数据和预测数据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表示模型对观测数据拟合度比较好。模型中儿童夜间睡眠打鼾的概率(Z)可以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Z=0.3187-0.263×年龄+0.564×母亲打鼾-1.194×父亲抽烟喝酒+0.109×出生时难产+19.590×腭裂+0.669×唇裂+1.698×舌系 带短+0.620×舌头巨大+0.984×牙齿前突-0.806×下颌狭小+1.737×腺样体肥大+1.375×扁桃体肥大(年龄单位为岁,其它项目有阳性特征为1,阴性特征为0)。一般情况下,如果Z<0.5,基本可以预测该儿童发生夜间睡眠经常打鼾的事件不会发生;若Z>0.5,则相反。由此可以预测该儿童夜间睡眠健康状况[7,8]
, 百拇医药
    3.3 社会和家庭对儿童打鼾的重视程度的分析 本调查显示,能够认识儿童打鼾危害健康的家长,只有13.8%。在各类家长中,不打鼾儿童家长中13%,偶尔打鼾儿童家长中15.9%,经常打鼾儿童家长中40%,能够不同程度的了解和认识。而且,极少有家长因子女打鼾而向医院咨询。

    此次儿童SDB调查尚有不足之处:(1)样本不够大;(2)学生家长对调查有疑虑。解决办法:(1)修正调查设计表;(2)政府主管部门主动组织和协调此项工作,并提供相应基金;(3)医院按照诊断标准对被调查儿童取样做PSG评价;(4)向学生家长和全社会宣传SDB调查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Messner AH,Pelayo R.Pediatric sleep related breathing disorders.Am J Otolaryngol,2000,21:98-107.
, http://www.100md.com
    2 Bower CM,Gungor A.Pediatric obstructive sleep aphea syndrome.OtoˉlarynolDin Northi Am,2000,33:49-75.

    3 Marcus CL.Sleep disordered,breathing in children.Am J Respir chit care Med,2001,164:16-30

    4 Preutthipan.A,Chantarojanasiri T,Suwan jutha S,et al.Can parents predict the severity of chidhood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Acta Paediaˉtr,2000,89(6):708-712.

    5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断依据和疗效评定标准暨悬壅垂腭咽成形术适应证(杭州).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37:403-404.
, 百拇医药
    6 蔡晓岚,刘洪英,范献良,等.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38(3):161-165.

    7 Marcus CL.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 in children.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1,164:16-30.

    8 童茂荣,曹鄂洪,Gushi SL,et al.睡眠呼吸紊乱基础与临床.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12:984-991.

    作者单位:210015江苏南京解放军第414医院

    100037北京海军总医院

    (编辑曲 全), 百拇医药(刘应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