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图书 > 养生保健4 > 问中医几度秋凉
编号:11834723
《问中医几度秋凉》56(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20日 问中医几度秋凉
     推而广之,我希望中国能重拾失落的文明。跟着西方人后面走是走不通的。我们绕了好大一个弯路,我们不能白走这个弯路。就像我在中医这个问题上所走的弯路,要在我女儿这儿弯回来一样。是时候了。我们可以沉静下来,好好想一想。想一想我奶奶的过日子哲学。

    十几年前,我曾介绍一对男女相亲,见过面后女方来找我,见我正在计算结婚和生孩子的日子,惊得她哇哇大叫:“你这是在算我吗,这怎么可能?”我说:“怎么不可能?你先谈着,这边准备结婚。”

    前几天她请我吃饭,告诉我,她已经介绍好几对年轻人结婚了,她现在理解我当年为什么推着她向前走,她也在做当年的我。如果中国过日子的现实需要中西医联姻,那么中西观念不一致并不碍过日子,理论交合不了,那就在实践中统一好了。都是医学,怎么就不能磨合呢?

    从我母亲到我女儿,中医在我家走了一段弯路又转了回来。作为一代中国人,我愧对先人。为了弥补我的过错,我只能把我对中医的少许记忆尽可能原样地描述出来,以供女儿参考。如果还能给其他人以启示的话,我的负罪感是不是更能减轻一些?

    我之所以活到了50岁还觉得活着有意思,是因为总能品味到生活的神奇。我过了一个由母亲伴随的童年。女儿出生后,陪伴着她,我又过了一遍从母亲的角度重新审视的童年。这时我才发觉,自以为懂事的我当年并不那么懂事,本以为不懂教育的母亲其实并不那么简单。由此,我知道人的童年不是经历一次。

    历史,为什么被反复推敲?原始,为什么令人割舍不下?人们为什么要回溯,要寻根?因为人类不是一次就能长大的,需要反复成长。我们现在力图摒弃我们身上残存的原始性的东西,却不知我们是人面蛇身,身下盘着长长的历史,任何历史上的今天都是今天的历史,我们不可能只要头,不要尾。 我的一个朋友形象地描述我们今天的进步是一个下身瘫痪的人开电动车。如果没有对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知识的把握,何来融会贯通?所以,回溯不是返旧途而是走新路。是捡拾回本属于我的人生,是让自己完整无缺。在我陪伴女儿所过的童年中,母亲的形象的确高大起来,具有了神性。由此我也理解了中国人为什么讲做人,为什么敬祖先。

    女儿说:“妈妈,你死后,如果我想辩论有谁能替代你呢?”我心中暗自得意,是女儿的不断否定,把我否到了一个无可替代的位置。我死之后,会不会在女儿心中也获得几分神性呢?

    由此我想,中医被否定也不是什么坏事。女儿打小就总批判我,好像不否定我就不能成长似的,我也甘于让女儿否定。从女儿身上我也悟出,历史不是被供奉的,神不是被推崇的,其鲜活的生命在于不断被否定和肯定的使用中。肯定和否定的本身没什么意义,有意义的是人在成长。中医在被否定和肯定中,这说明我们在成长。被否定也是存在价值,西方的理论能够被我们否定本身也说明我们在成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