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老年保健》 > 2010年第5期
编号:11937885
著名碑帖欣赏(下)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日 《中老年保健》 2010年第5期
     宋元书法各有千秋

    北宋统一全国后,最初,书法并未受到重视。北宋中期,宋人开始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缚,以意代法,形成以表达自我为主的自我风格。最为著名的书法家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史称“宋四家”。他们所留的作品,也为中国书法的历史中增添了光辉。

    《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寒食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因为有诸家的称赏赞誉,世人遂将《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有人曾将“天下三大行书”作对比,认为《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帖》是至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它们先后媲美,各领风骚,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块里程碑。
, http://www.100md.com
    黄庭坚的代表作是《花气蕉人诗帖》。在这篇文中黄庭坚写道:花气薰人欲破禅,心情其实过中年。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该作品笔势苍劲,拙胜于巧,肥笔有骨,瘦笔有肉,“变态纵横,劲若飞动”。此时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有自己的风格。

    《苕溪诗卷》是米芾38岁时所作。开首有句“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襄阳漫仕黻”。通篇字体微向左倾,于险劲中求平夷。全卷书风真率自然,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书的典型面貌。吴其贞《书画记》评此帖曰:“运笔潇洒,结构舒畅,盖教颜鲁公化公者。”道出了此书宗法颜真卿又自出新意的艺术特色。现在这幅作品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

    蔡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前人在评论蔡襄书法时,都认为它“形似晋唐”,他的行书《澄心堂纸尺牍》是蔡襄传世墨迹中最典型、最蹈循晋唐风格的代表作品。全文以行楷写成,结构端正略扁,字距行宽合适,一笔一画都甚富体态,工致而雍容,是他崇尚端重书风的代表之作。
, 百拇医药
    宋朝书法家中还有一位值得一提,他就是治国无能,却艺术才气斐然的皇帝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擅长书法,学薛曜,笔画瘦挺,自成一体,号“瘦金书”。传世书帖有《草书千字文》、《闰中秋月诗帖》等。《闰中秋月诗帖》为“瘦金体”的典型作品之一。“瘦金书”笔势匀整峭拔,笔画顿挫有力,在气韵上显得格外流畅和飘逸灵动,具有浓厚的书卷特色。

    短暂的元朝在书画史上却并不空白,博学多才的赵孟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珍贵墨宝。赵孟是一代书画大家,经历了矛盾复杂而荣华尴尬的一生。他作为南宋贵族而出仕元朝, 对此,史书上留下诸多争议。不论当时赵孟曾经遭遇多少非议,他的艺术成就却博得后人赞扬。由于赵孟在美术与文化史上的成就,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以赵孟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环形山,以纪念他对人类文化史的贡献。赵孟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等。其中《洛神赋》尤能代表赵孟的书法特征。作品以行中兼楷的结体、点画,深得二王遗意,尤其是王献之《洛神赋》的神韵,显得妍美洒脱,显示出他博采众长而自成一体的艺术特色。
, 百拇医药
    元朝除了赵孟外,元四大画家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在书法上造诣都很高。

    明清两代名家辈出

    书法流传至明朝,已呈现出了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名家卓立的形势。有以祝允明、文征明、王充为首的“吴门派”。还有徐渭、邢侗、张瑞图、董其昌、米万忠等风格各异的书法大家。

    祝允明因生下来时右手六指,自号枝山。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门四才子。他的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他在书法上的成就主要是楷书和草书,其小楷堪称明代第一。但是,真正代表祝允明书法成就的当推其草书,相比于顿挫有致、俨然中正的规范小草,其大草、狂草的粗放豪迈、气势雄健更具代表性,大草《前后赤壁赋》的基本笔法皆由传统中来,但其大胆的简省、狼藉的点画、长线条的振荡穿插颇具现代意识。其热烈奔放、豪迈激荡的视觉冲击,又和他的章法构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 百拇医药
    徐渭是自幼聪慧,文思敏捷。但一生遭遇十分坎坷,可谓“落魄人间”。悲剧的一生造就了艺术的奇葩。 徐渭平素生活狂放,他的书法与沉闷的明代前期书坛对比显得格外突出。他倾慕王羲之的人品书艺,对其法帖心摹手追,但取法最多的是米芾。徐渭最擅长气势磅礴的狂草,但很难为常人接受,笔墨恣肆,满纸狼藉,他对自己的书法极为自负,他自己认为“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 他的草书,纯粹是个人内心情感的宣泄,其代表作《草书诗》,全篇不分行间字距,纵横散乱,“无法”到了极点,但其在杂乱中求平衡,而显得妙趣横生。

    清代书法前期仍然有明朝遗风,后来随着碑学的风行,书法家以碑学为主,形成了碑学与帖学交相辉映的格局。

    清初很多画家也都是书法高手,比如“扬州八怪”,比如“清四王”,但大都书名为画名所盖。

    八大山人(朱耷)的书法独树一帜,他对真、草、隶、篆无所不精,成就极高,他的代表作《临河序》,以圆润的篆书线体施于行草之中,直截了当,了无藏头护尾之态,以一种高超的手法把书法的落、起、行、住、叠、转、回等书法技巧动作,隐藏于线条之中而不着痕迹,藏巧于拙,笔涩生朴,深有禅意。
, 百拇医药
    清朝大学士刘墉是有名的书法家。《行书东坡游记》堪称是他的代表作。字字珠玑,精彩绝伦,书法错落有致,肥腴中寓清刚之致,如太极高手,浑厚中寓轻灵,精气内敛,变化无穷。作品书于嘉庆丁巳年(1797年),时刘墉已79岁,已抵达“人书俱老”的仙家意境,是典型的刘氏晚年风格成熟期作品。

    戊戌变法重要人物康有为的书法造诣很高。康有为从碑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尤其是在《云峰石刻》、《六十人造像》、《泰山经石峪金刚经》诸碑中创造出独特的魏碑行楷—康南海体。他的代表作《七言诗轴》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他将碑体的圆笔、体势大力揉进行书,笔力挺健,多飞白,更增添了苍劲雄壮之气。

    中国的书法是艺术长河中的一朵奇葩,它跨越三千年的历史长河,在演变中催生出一幅又一幅上乘之作,为我们留下了无穷的艺术财富。我们应当珍惜它并学习它,让中国书法的精髓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并将其发扬光大。(全文完), 百拇医药(荣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