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中医药》 > 2004年第10期
编号:11086041
提升糖耐量 扼杀糖尿病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0月1日 《家庭中医药》 2004年第10期
     许多糖尿病患者特别是2型患者,在罹患糖尿病之前,通常有一个糖耐量低减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往往被他们所忽视,最终迈进了糖尿病的“殿堂”。但如果能够及时亡羊补牢,便可有惊无险,让自己和糖尿病擦肩而过。

    什么是糖耐量低减 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应小于7.8毫摩尔/升。如果2次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则诊断为糖尿病。若空腹血糖正常,经过口服糖耐量试验(0GTI),服糖后2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7.8毫摩尔/升,但小于11.1毫摩尔/升,称为糖耐量低减。简言之,糖耐量低减就是糖代谢已经有异常,但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阶段。

    糖耐量低减一定会转变成糖尿病吗 一般认为,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是逐步发展的,大致经过三个阶段:从正常糖耐量到糖耐量低减,再到糖尿病。因此,糖耐量低减不是糖尿病,只是糖尿病的必经阶段,大多将它看成是糖尿病前期。糖耐量低减人群患糖尿病的危险比血。糖正常的人高100倍,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干预,每年将有10%左右的糖耐量低减者转变为糖尿病。不过,常言道,“天无绝人之路”。如果进行有效的干预,可使糖耐量低减发展成糖尿病的危险—下降达50%,且糖代谢也可以恢复正常。从某种意义—亡说,是让糖尿病成为无源之水,以断其根。因此,糖耐量低减人群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既有发展成糖尿病的高风险,又有逆转到正常的可能。古语说得好:“自助者天助”,如果自己还不珍惜,不抓住这最后的机会挽回,那就惟有和糖尿病“结伴同行”了。
, 百拇医药
    糖耐量低减会引起并发症吗 糖尿病易引发微血管并发症,如肾脏病、视网膜病变等,也容易引发大血管并发症,如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糖耐量低减是糖尿病前期,它的发生机制和糖尿病相同,所以患者也容易遭受上述不幸。当发现糖耐量低减时,部分人已经有了大血管病变。值得欣慰的是,糖耐量低减毕竟不是糖尿病,它患微血管病变的可能性比糖尿病小很多,而且大血管病变也相对较轻,经过有效的治疗,大多可以延缓或终止。所以说,要真正避免并发症,从糖耐量低减甚至更早期就要引起重视。

    如何预防由糖耐量低减变为糖尿病 糖耐量低减的干预措施分两大类:非药物的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具体包括:l、饮食。限制摄人总热量和脂肪,多吃粗粮和新鲜蔬菜,少吃油、甜品和西式快餐,限制饮酒,最好不饮酒。2、戒烟。3、运动。最好保证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20—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慢跑、爬楼梯、爬山、游泳、骑自行车等。4、减肥。肥胖者应使体重至少减轻5%-10%,最好达到标准体重水平。
, 百拇医药
    国内外研究显示,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可大大减少糖耐量低减向糖尿病的转化,特别是美国的糖尿病预防研究,更是提示生活方式的干预比单纯的药物干预效果更好。所以,改变生活方式是一种最简单、最经济而且有确实效果的方法。

    药物干预:对于部分糖耐量低减者,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不能有效降低血糖,或一时难以改变多年习惯的生活方式,或不能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可以考虑药物干预。目前已经公认的有二甲双胍和а——糖苷酶抑制剂。还有许多药物正在研究之中,相信今后一定会有更多的药物用于帮助糖耐量低减人群。

    注意:糖耐量低减即使治愈,如果不坚持原定的治疗措施,也可复发。所以糖耐量低减者必须警钟长鸣,对防治方案常抓不懈,方可远离糖尿病。

    此外,还有一类人群称为空腹异常高血糖,他们无任何不适症状,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6.0毫摩尔/升,但小于7.0毫摩尔/升,并且经过口服糖耐量试验排除了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他们和糖耐量低减者类似,也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故也应该像糖耐量低减人群那样防患未然,避免落人糖尿病的魔爪。我们祝愿这些处在糖尿病边缘的人,把握住最后的机会,让自己和糖尿病擦肩而过,而不是携手同行。, 百拇医药(程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