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求医问药》 > 2009年第3期
编号:11763718
30年来治疗高血压的新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9年3月1日 《求医问药》 2009年第3期
     高血压是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翻开我国1981年第七版的《实用内科学》后人们会发现,在当时,我国对高血压病的诊治水平还很低,可使用的药物也很少。与30年前相比,现在我们在高血压病的诊断和治疗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下面,笔者就将从前和现在我国对高血压病的诊治状况做一下简单的回顾,以便使高血压患者更好地了解该病。那么,与30年前相比,现在我国在诊治高血压方面都取得了哪些进步呢?

    一、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更为完善:过去临床上规定,正常人的收缩压应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应低于90毫米汞柱。若一个人的收缩压高于16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高于95毫米汞柱,即可被确诊患有高血压。与以前相比,2005年出版的《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将正常血压的标准降低了。该指南中规定,正常人的血压应为:收缩压低于13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85毫米汞柱。若一个人的收缩压高于或等于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高于或等于90毫米汞柱,即可被确诊患有高血压。临床研究发现,一个人的舒张压每升高5~6毫米汞柱,该人患脑卒中的危险就会增加35%~40%,患心肌梗死的危险就会增加25%~30%。因此,新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更有利于高血压患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二、高血压病的分期更为科学:过去临床上将高血压病进行分期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