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71
编号:13621661
吕仁和教授分期辨治糖尿病学术思想探微(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71
     2 消渴期(糖尿病期)

    《素问·阴阳别论》云:“二阳结谓之消。”又云:“二阳之病发心脾。”“二阳”为阳明,“结”为热结,“二阳结”,《东垣十书》注释曰:“皆燥热为病”。吕老师认为:消渴病发病是二阳(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有结滞,结则化热,胃热则消谷善饥,大肠热则大便干。胃与大肠结热,则可出现消谷善饥、尿多、饮多、大便秘结,进而导致疲乏消瘦。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常常出现消谷善饥、形体消瘦、大便秘结、小便频数等症状,正是“二阳结”的主要表现。经文中“二阳结热”的病证是发于心脾之热。脾瘅期因脾有热,食物转输加快,加上胃结化热,故出现能食、能化、能运的食多善饥状态,进而损伤脾胃。脾运受伤,脾转输五谷之气能力下降,津液停滞在脾,复加精神紧张或情志抑郁,导致气机郁滞,从而使胃肠出现结滞之病,即谓“二阳之病发心脾”。忧思日久,气郁化火,致心脾积热。心火内扰则面赤、烦躁;火热灼津则口渴、多饮;脾开窍于口,脾热生腐,故口中异味;积热消谷则多食易饥。但此期尚未形成“消渴”。

    疾病进一步发展,就像《素问·奇病论》中论述的:“……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肥者令人内热”,指在肥胖的基础上,诸多因素皆能使体内化热成病,如:胃肠结滞内生结热;饮食积滞化生痰热;脾胃积滞化生湿热;肺胃积滞化生实热;肝气郁滞化生郁热;烟酒过度成为毒热;诸热伤阴内生燥热等。“甘者令人中满”,结合糖尿病代谢异常的特点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7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