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71
编号:13621625
《伤寒论》八纲辨证量化思维的方证解析(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71
     2 寒热虚实辨病性

    病性,即病证的性质,是中医对患者病理状态的总特质的判断[6],概而言之,即为寒、热、虚、实。辨病性是整个辨证论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临床辨证处方的关键。兹通过有关方证及其煎服方法的解析,学习《伤寒论》中寒热虚实的量化思想。

    2.1 寒热的量化 《素问·阳明脉解篇》云:“四肢者,诸阳之本也”,手足的寒热厥逆是诊察人体阳气盛衰的主要依据,《伤寒论》中亦不乏诸多手足寒热的描述,如手足冷(第148條)、手足寒(第305、324条)、手足温(第98、99、153、228、368条)、手足自温(第187、278条)、手足厥(第197条)、手足厥寒(351条)、手足厥冷(第340、343、355、362、368、388条)、手足厥逆(第317、349、357条)、手足逆冷(第219、295、309、337条)、四逆(第296、298、330条)、手足尽热(第293条),自温、尽热、寒、厥寒、厥冷等手足症状,与疾病的寒热虚实属性、病位、治疗及预后等密切相关,对临床辨别病证的寒热虚实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此外,《伤寒论》的组方用药亦揭示了寒热的量化,以外感风寒所致的太阳表证为例,如风寒外袭,卫闭营郁,治用麻黄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杏仁七十枚、炙甘草一两),辛温解表,宣肺平喘;表寒郁闭,内生郁热,症见“不汗出而烦躁”者,治用大青龙汤(麻黄六两、桂枝二两、杏仁四十枚、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枚、石膏如鸡子大)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3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