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77
编号:13616195
从脑肾相关理论探讨中风病急性期临床治疗的思路(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4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77
     中风病发病的根本是正气亏虚,正气亏虚则阴阳失调,从脏腑辨证角度是肝肾亏虚,这里阴阳变化的先是气血的变化,肝主血而肾主精气。从气失常的角度来看,气有温煦的作用,若气失温煦则血脉失于温通而凝滞,造成血瘀,或脏腑失于温养出现功能问题,肺脾失于温养则生痰湿等;气失防御则易感外邪,若正气本亏虚,遇邪则病易生;气能够使血在血脉中正常的运行,若气失固摄则会出现血溢脉外,造成出血;若气机闭阻,可能见到一过性的晕厥甚至出现意识丧失,二便不通等。血行于脉中,若血虚则脉中血不足,不能够充养全身,血是身体基本的物质基础之一,血虚则脏腑失养,脏腑功能下降;血所聚之处为实,血聚不行则出现瘀血。因此中风病发病前以肝肾亏虚为主,在肝肾亏虚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系列的先兆症状,对于中风病发作前的一些症状研究中发现,中风病发作前的中医症状证候是有规律的,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的病机存在联系[2]

    2.2 中风病发病中应激状态与肾的关系

    中风病病理机制是缺血性脑损伤和神经元坏死,因此中风病发病早期处于应激状态,应激是指机体的不协调状态或内环境的稳定性受到威胁。主要特征是机体受到内外环境刺激后发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及交感肾上腺髓质活性增强。免疫变化是应激反应的主要效应之一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