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27期
编号:11948866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7期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药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冠状动脉搭桥术;干细胞移植;研究进展

    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心肌坏死的临床综合征,AMI发病突然、凶险、病死率高,抢救治疗必须争分夺秒。尽早治疗,其原则是尽快抢救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以挽救濒死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及时处理并发症[1]。近年来,对AMI的治疗进展较快,而且对改善AMI的预后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AMI的治疗方法包括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心肌干细胞移植等,现将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溶栓治疗

    近30年来溶栓疗法是AMI治疗的最大进展和关键治疗措施,使得AMI早期病死率大幅度下降,生存率不断提高。溶栓药物的基本原理通过影响凝血过程的不同环节,用外源性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使纤溶酶原转变为具有活性的纤溶酶,它有很强的溶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作用,并对抗纤溶酶抑制物的抑制作用,产生血浆纤溶激活状态,使血栓溶解。

    第一代溶栓药物直接使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溶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酶,并消耗凝血因子 (Ⅴ,Ⅷ)、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主要以链激酶(SK)、尿激酶(UK)为代表,链激酶(SK)是C链β-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具有抗原性,可引起过敏反应,它不直接激活纤溶酶原,而是通过与纤溶酶原结合成链激酶-纤溶酶原复合物,间接地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使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