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27期 > 正文
编号:11949004
CRP预测早期宫内感染的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25日 廖 琪 梁 岚
第1页

    参见附件(1332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诊断胎膜早破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0例胎膜早破病例血清测定CR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每例组织绒毛膜羊膜炎通过产后胎盘病理证实,按病理结果分为绒毛膜羊膜炎组(n=35) 及非绒毛膜羊膜炎组(n=165)。结果 (1) 绒毛膜羊膜炎组和非绒毛膜羊膜炎组比较,CRP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细胞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BC、CRP对预测绒毛膜羊膜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9.86%、85.73%和48.35%、76.08%。结论 胎膜早破孕妇母血中的CRP较WBC对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灵敏,胎膜早破时测定CRP对预测宫内感染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CRP;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

    作者单位:53002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产科

    胎膜早破指临产前胎膜破裂。胎膜早破发病率虽仅10%,但因其易并发早产及宫内感染而倍受重视。目前研究发现,微生物感染是胎膜早破的首要因素。但由于绒毛膜羊膜炎的临床征象常出现在宫内感染的晚期,根据临床症状判断组织绒毛膜羊膜炎准确率低。致使许多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孕妇得不到及时诊治, 从导致母婴严重并发症。本文通过检测胎膜早破孕妇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 探讨CRP早期诊断胎膜早破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价值, 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于本院共分娩1152例胎膜早破产妇,随机抽取在本院正规产检、临床资料齐全者,共计200例,其中胎盘病理检查证实符合绒毛膜羊膜炎者35例,非绒毛膜羊膜炎165例,平均年龄(28.4±3.2)岁。

    1.2 急性绒毛膜羊膜炎临床诊断标准 产前或产时每隔4 h体温连续≥37.5℃(腋温),并有以下各项之一者,即可诊断。(1)孕妇心率相隔4 h连续两次≥100次/分,排除心脏病;(2)胎心率过速≥160次/分,而无其他原因;(3)阴道分泌物呈脓性或臭味;(4)子宫压痛;(5)白细胞总数增加(>12.5×109/L);(6)中性粒细胞增加(>80%)。

    1.3 排除标准 入选对象排除潜在的炎症相关因素: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感染, 结缔组织病; 排除糖尿病及其他并发症, 排除多囊卵巢综合征, 排除近期有外伤史等以及近期使用过糖皮质激素。

    1.4 检测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取肘静脉血4 ml,测定白细胞计数、CRP。白细胞计数用常规方法测定。产妇均在产后取胎膜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有无合并组织绒毛膜羊膜炎,如病理切片镜检发现绒膜及羊膜组织中有炎性细胞浸润(炎性细胞>5个/HP)则诊为组织绒毛膜羊膜炎。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经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统计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

    2 结果

    2.1 绒毛膜羊膜炎组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血清CRP与WBC比较200例病例中,绒毛膜羊膜炎组CRP为(26.75±3.21)mg/L,非绒毛膜羊膜炎组CRP为(8.67±2.78)mg/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绒毛膜羊膜炎组WBC为(12.32±4.36)×109/L,非绒毛膜羊膜炎组WBC为(10.22±3.23)×109/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绒毛膜羊膜炎组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血清WBC阳性率 200例病例中,绒毛膜羊膜炎组白细胞阳性例数21例,阳性率60.0%,非绒毛膜羊膜炎组白细胞阳性例数86例,阳性率52.1%。绒毛膜羊膜炎组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WBC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1,P=0.396),两组WBC检测结果,见表2。

    2.3 绒毛膜羊膜炎组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血清CRP阳性率 200例病例中,绒毛膜羊膜炎组CRP阳性例数30例,阳性率85.7%,非绒毛膜羊膜炎组CRP阳性例数35例,阳性率21.2%。绒毛膜羊膜炎组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CRP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51,P=0.000),两组CRP检测结果,见表2。

    2.4 绒毛膜羊膜炎组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血WBC及CRP在预测绒毛膜羊膜炎的价值比 胎膜早破孕妇绒毛膜羊膜炎组血WBC阳性预测价值比19.63%,阴性预测价值比87.78%;非绒毛膜羊膜炎组血CRP阳性预测价值比46.15%,阴性预测价值比9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9 P=0.014),见表3。

    3 讨论

    3.1 胎膜早破与绒毛膜羊膜炎 胎膜早破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它一旦发生就意味着防止上行感染的自然屏障被破坏,胎儿和母体罹患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刘玉洁等[1]报道胎膜早破致新生儿感染的比例远高于正常产妇新生儿感染率,认为新生儿感染与胎膜早破有直接的关系。目前诊断绒毛膜羊膜炎主要依靠白细胞计数、分类、血沉(ESR)以及一些临床体征,但是绒毛膜羊膜炎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如母体体温升高(>38℃),子宫压痛,胎心率加快等病情往往已经危重,不能为及时处理提供依据, 胎膜早破患者合并组织绒毛膜羊膜炎(亚临床状态)时,临床上大多数无明显症状。如果用临床诊断标准来判断组织绒毛膜羊膜炎,其准确率低,使许多亚临床感染的孕产妇得不到及时诊治。如在亚临床阶段能较准确的诊断,则对早期治疗绒毛膜羊膜炎,减少母婴发病率及死亡率有重要意义。因此, 早期诊断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至关重要。目前诊断方法中, 羊水或脐血细菌培养需时较长, 易延误诊治, 而胎盘胎膜组织学检查仅用于产后回顾性诊断。因此寻求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早期诊断的临床指标成为了关注的热点。 

    妇女妊娠后体内WBC计数增高,尤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所以妊娠期WBC计数并不能很好地反应感染的发生及病情。故在本文绒毛膜羊膜炎组白细胞阳性率60.00% 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白细胞阳性率52.12%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CRP是机体发生炎症时人体体液中很快产生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广泛分布于体液中,如胸腔积液、腹水、心包液、关节液、血液等。CRP以糖蛋白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能提高分叶核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消除炎症损伤,促进组织愈合,清除致病因子并有解毒作用[2]。CRP在正常人体内水平很低,当组织发生炎症时由白细胞介素等刺激肝细胞大量合成并迅速释放CRP入血中,CRP水平可增加到正常的3000倍。急性炎症4~6 h CRP迅速上升,1~2 d达峰值,半衰期为6 h,随着炎症的消退而很快下降[3]。其浓度上升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和组织损伤的灵敏指标[4],因而CRP能直接反映组织炎症坏死,对宫内感染有监测作用[5]。

    本文显示,孕妇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者血清CRP 显著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者, 提示了胎膜早破与感染及炎性因子的密切关系,还提示了血清CRP 的升高对早期诊断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应注意的是CRP为一血清炎性因子, 许多临床因素可导致血清CRP呈假阳性,如肝病、风湿病等, 而在应用CRP指标诊断绒毛膜羊膜炎时, 先需要排除上述疾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3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