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31期
编号:11961940
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价值(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1期
     凝血因子除Ⅲ、Ⅳ外均在肝脏合成,肝细胞受损时维生素K严重缺乏或肝功能不全导致维生素K依赖因子(Ⅱ、Ⅶ、Ⅸ、Ⅹ)合成减少,凝血酶原活性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测定,不仅可发现凝血障碍,还能判断肝脏功能。PT、APTT、TT与肝受损程度及肝硬化病情的发展密切相关,其延长的程度与肝脏受损程度和肝脏合成各因子水平的减低程度呈正相关[9]。本研究中对照组相比,肝硬化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01)。

    综上所述,测定肝硬化患者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参数可监测出血倾向,对指导临床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判断预后和降低出血风险及病死率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临床价值。

    参 考 文 献 

    [1]鲍淼,李孝生.肝硬化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和凝血因子检测结果分析.山东医药,2009,9(25):4647.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脏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6:324329.

    [3]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

    [4] 张书娥.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0):953.

    [5] 陈波斌,林果为.病毒感染对造血的影响.中华血液学杂志,1998,19(4):221.

    [6] 朱秀峰,尚佳.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检测的临床意义.现代医药卫生,2003,19(8):969970.

    [7] 胡玫,李莉,安邦权,等.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7,24(2):1415.

    [8] 宋燕,于景云,王璐.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参数检测在各种肝病中的临床意义.中国医疗前沿,2008,3(24):89.

    [9] Kamath PS,W iesnerRH,MalinchocM,et al. A model to predict survival in patientswith endstage liver disease.Hepatology,2001,33(2):464470. , 百拇医药(周艳君 李平法 王鹏)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