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35期 > 正文
编号:11990047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15日 李 丽
第1页

    参见附件(2689KB,2页)。

     【摘要】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按急性脑梗死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两组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CSS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14 d后,治疗组显效率为70.0%,对照组显效率为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治疗期间无明显副反应发生,安全有效。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注射液;自由基清除剂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高的常见多发病,主要治疗方法是溶栓、降纤、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和神经保护等。目前认为脑缺血后氧自由基增多是脑损伤加重的主要原因,因此,自由基清除剂成为神经保护剂研究的热点。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可改善急性脑梗死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为进一步证实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我们对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并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我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9~79岁,平均64.7岁。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2~81岁,平均63.5岁。两组病程均为3~48 h。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梗死部位及病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两组入组病例均遵循以下标准

    入组标准:①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②发病48 h以内的住院患者;③所有病例均经头部CT或MRI检查证实;④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在25~40分。

    排除标准:①除外脑出血、出血性脑梗死;②有严重的意识障碍;③患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④有出血性疾病及出血倾向者;⑤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⑥严重精神疾病、痴呆者;⑦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14 d。

    1.3.2 对照组 不使用依达拉奉,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两组均予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支持对症处理相同。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CSS评分量表,0~15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16~30分为中度神经功能缺损;31~45分为重度神经功能缺损。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根据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失分数增减情况判定疗效。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好转: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显效率=基本治愈+显著进步。

    1.5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分别进行血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检查,以便进行安全性评估。

    1.6 统计学处理 本组资料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CSS评分对比 治疗14 d后,两组CSS评分均有所减低,但治疗组C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两组患者经过14 d治疗后,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无颅内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病例,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凝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的损害。急性脑梗死病灶是由缺血中心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缺血中心区的脑组织已经发生不可逆性损害,缺血半暗带区的脑组织缺血程度相对较轻,具有可逆性,此部分的脑组织不断坏死可导致脑梗死持续进展,因此抢救半暗带尤为重要。近年研究表明,自由基在缺血后脑损伤中起关键作用。缺血期花生四烯酸在脑组织中代谢加速,自由基生成增多,自由基对膜磷脂中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导致细胞膜损伤、脑水肿和神经元死亡[3]。依达拉奉是一种具有捕获羟自由基活性的抗氧化剂,能够抑制脂质体膜的过氧化,捕获在各种化学反应中新产生的活性极高且瞬间即逝的自由基,使其惰性或灭活,降低羟自由基浓度,从而起到挽救半暗带的作用。研究发现,依达拉奉是一种有效的脑保护剂,抑制脑细胞的过氧化作用,从而减轻脑水肿和脑组织损伤,延缓神经元死亡,减轻神经功能障碍。此外,依达拉奉并不影响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溶解,因而不增加出血的风险。

    本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显效率为70.0%,优于对照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达拉奉治疗组CSS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8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