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32期 > 正文
编号:12149410
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便秘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5日 田真
第1页

    参见附件(2780KB,2页)。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预见性;便秘;护理干预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分为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等。当ACS患者并发便秘时,用力排便会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是猝死。目前国内多见心肌梗死患者便秘发生后进行护理干预的报道[1],较少对此类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的研究。为预防心脏事件的发生,自2008年8月我科对急性ACS便秘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心内科2008年8月至2010年6月入院的患者。符合WHO诊断标准,经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等辅助检查,确诊为ACS患者92例,其中非ST段抬高心梗10例,ST段抬高心梗38例,不稳定心绞痛44例。年龄43~86岁,男53例,女39例;住院时间 6~17 d;按入院单双日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中的年龄、性别、疾病分型、发病前有无便秘的例数分布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心内科ACS护理常规。

    1.2.1 干预组方法 入院当天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干预的目的及做法。①入院当天评估患者院前排便情况,耐心询问患者院前最后一次排便时间,以判定有无院前便秘发生。②入院当天有便意者随时通知护士给予开塞露低压灌肠。③无便意者在入院第二日上午无论有无便意均给予开塞露低压灌肠。④入院前大便正常或当日排便者,入院第二日未排便给予腹部环形按摩,遵医嘱应用缓泻剂,第三天仍未排便者,直接给予开塞露低压灌肠。

    1.2.2 对照组方法 入院2 d内无大便给予饮食指导、腹部环形按摩、遵医嘱予缓泻剂应用,3日内无大便给予开塞露60~90 ml纳肛。

    1.3 观察指标 采用≥72 h才有1次大便为便秘判断标准[2]。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病症诊断中心的“便秘疗效评定标准”[3]。同时达到以下3项为显效:① 72 h以内排便1次。②粪便性状基本正常。③排便时无不适感;达到①+②或①+③两项者为有效;症状无改善为无效。显效和有效视为顺利排便,阻止便秘形成;无效视为便秘形成。每日记录两组患者排便情况,包括排便次数、伴随症状,不良反应及有无心脏事件的发生。

    1.4 临床安全性的判断 以患者在排便过程中是否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猝死并发症为衡量标准,并发症出现少,即临床安全性高。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采用百分率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院前便秘和住院7 d内便秘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前便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7 d内干预组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2%(P<0.01)。见表2。

    2.3 两组患者操作方法临床安全性比较 干预组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观察组(P<0.01)。见表3。

    3 讨论

    3.1 便秘易致ACS严重并发症 便秘是ACS患者亟需避免和处理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老年人由于结肠、直肠肌肉萎缩,肌肉紧张力减低,加之ACS突然发病,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及疼痛等应激反应,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加上卧床休息、食欲下降、应用止痛剂均抑制或减弱胃肠蠕动,促使大便秘结,排便困难而形成便秘。便秘患者用力排便易致梗死范围扩大,引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便秘患者病死率达21.4%,远远高于无便秘患者4.2%的病死率[4]。

    3.2 预见性护理通过提早评估并提前干预,避免或减少患者形成便秘,从而预防因用力排便引起的恶性心脏事件发生。①住院当日评估患者排便情况,通常要求每24 h在体温单底栏记录大便次数,在患者入院不足24 h均忽略不记录。本研究干预组院前便秘的发生率为22.9%,通过提前护理干预使住院7 d内便秘发生率为2.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2%。②视患者不同情况做处理:考虑入院当天患者多数病情不稳,尽量不增加患者任何负荷,对入院当天有便意者、入院第二天无便意及入院当日排便者,第三天未排便者均给予开塞露低压灌肠。改进做法后,提高了护士的重视程度,使患者从入院到整个住院期间排便情况全过程无缝隙地被关注,干预组心脏危险事件发生率6.2%显著低于对照组45.5%(P<0.01)。

    3.3 开塞露低压灌肠的优点 便秘护理的干预方法较多,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排便训练、口服缓泻剂及灌肠。但由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器官功能减退、卧床、食欲下降及药物影响等,饮食指导、排便训练的方法实际应用困难[5]。发生严重便秘时,应尽量采用机械物理方法快速处理,不宜持续采用口服泻药的方式,以免拖延时间,加重患者生理、心理负担。采用开塞露低压灌肠既解决了便秘的问题,也解决了入院后发生便秘倾向的问题。由于使用一次性吸痰管,与普通肛管相比,它具有管径细、柔软、刺激性小等特点,插管7~15 cm后注入开塞露便于与粪便混合,可保留10~20 min的有效时间,患者乐于接受,护士便于操作观察[6]。本组资料显示干预组有效率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2%(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在临床应用中,部分患者对使用开塞露低压灌肠不理解,认为无便意就没有大便,拒绝使用此方法。干预组有3例患者因广泛前壁合并下壁心梗,精神过度紧张,不适应卧位排便,而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发作,经过耐心解释后愿意接受,住院过程顺利排便未再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对照组有2例院前便秘患者、住院期间有6例便秘患者,排便后出现心衰、猝死等心脏恶性不良事件。

    综上所述,通过对48例ACS患者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具有操作方便、副作用小、排便效果好,患者易于接受的特点。可作为ACS患者预见性护理程序,有效减少了心脏恶性事件的发生,确保重危患者护理内在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李林.预防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循证护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8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