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5期
编号:12191372
超短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5期
     【摘要】 目的 探讨研究物理治疗方法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价值。方法 80例TMD患者按病理分类:I类50例,Ⅱ类30例。采用物理治疗方案,并与3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1个疗程后应用物理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u=15.08,P<0.01)。I型治疗效果也优于Ⅱ型(n=7.84,P<0.05)。结论 物理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疗效显著,且操作简便、安全。

    【关键词】TMD;物理治疗;超短波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指累及颞下颌关节和(或) 咀嚼肌系统的,具有相关临床表现(如疼痛、弹响、开口受限等) 的一组疾病的总称,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之一,好发于青壮年,以20~30 岁患病率最高,男女发病率无差异。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部分病例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严重影响咀嚼功能和语言。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并非指单一的疾患[1]。它是一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的临床症状和疾病的总称。它涉及咀嚼肌群和颞下颌关节或二者都涉及。一般认为有颞下颌关节区的疼痛、下颌运动异常、弹响或杂音三大症状,无风湿、类风湿等病史,而又不属于其他临床或病理上诊断已很明确的颞下颌关节疾病者,即属本病。
, http://www.100md.com
    1 颞下颌关节紊乱的物理治疗选择

    颞下颌关节紊乱(简称TM D)的患者通常会去口腔修复科或者去口腔外科寻求治疗制作颌垫和手术治疗。然而该疾病的成因是复杂的,它的治疗往往需要多学科协作,没有哪一种治疗可以包罗万象,解决所有的TMD问题,而物理治疗(包括物理因子、手法、运动)无论是对于非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后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基础治疗。

    一些老的口腔医师会介绍患者去康复科做理疗。老的物理治疗手段仅限于超声波和电疗。当今,康复医学有了长足的发展。现代的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已经从传统的理疗所具备的单一依靠仪器发展至多手段。 传统的理疗只是物理因子疗法。而现代的物理治疗可以用“3 m”来概括[2]。

    1.1 Modality,物理因子疗法,主要依靠仪器。对于TM D,常用的理疗有,湿热敷,超声波,短波,低频电疗。目的是抗炎,镇痛。
, http://www.100md.com
    1.2 Manual,手法治疗,对于TM D来说,就是各种牵伸和松动手法主要作用增加它的各个方向的活动度,包括开口度,前伸,和左右侧偏。

    1.3 Movement, 运动治疗。对于TM D来说,通过设计动作,在专业的指导下,重新训练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力图恢复颞下颌关节 正常的运动学。

    另外对于TM D患者,Education同样重要,我们教会患者正确的姿势,包括头颈和口腔(牙,舌)等。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我院口腔科门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59岁,平均24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40例。按TMD病理分类:Ⅰ类(咀嚼肌功能紊乱):咀嚼肌疼痛或压痛,张口轻中度受限,关节无弹响、无摩擦音,X线提示关节结构无器质性病变:Ⅱ类(颞颌关节结构紊乱):关节有弹响,可能有关节疼痛或压痛,X线提示盘脱有失调。但关节区骨质无器质性病变;Ⅲ类(颞颌关节有器质性破坏):有上述症状.且X线示关节区骨质有器质性病变。观察组I类有25例,Ⅱ类有15例;对照组I类有26例,Ⅱ类有1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和病理分类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0.05)。
, http://www.100md.com
    2.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保守治疗,包括治疗教育、消除紧张情绪、避免大张口、进软食、服解热镇痛药等。观察组除以上治疗外,加用超短波治疗,采用超短波采用五官超短波治疗仪,输出功率40W,波长7 m。一对2号圆形电极,放置在双侧颞下颌关节处对置或患侧耳前、耳后并置与皮肤间隙1 cm。急性期采用无热量或微热量,亚急性期或慢性期用温热量[3]。圆形小电极上下并置于病变关节部位,1次/d,每次15 min,10 d 1个疗程。

    2.3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消失,颞颌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效果显效:症状明显减轻,颞颌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有效:症状有所减轻,颞颌关节功能有所改善;无效:症状、颞颌关节功能无变化。

    3 结果

    经1个疗程后观察组痊愈35例(87.5%),显效3例(7.5%),有效1例(2.5%),无效1例(2.5%)。对照组痊愈8例(20%),显效4例(10%),有效8例(20%),无效20例(50%)。两组经Ridit检验,疗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u=15.08,P<0.01)。治疗组I类痊愈45例(90%),显效2例,有效3例;II类痊愈23例(76.7%),显效5例(16.7%),有效1例(3.3%),无效1例(3.3%)。Ⅰ、Ⅱ类经Ridit检验,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84,P<0.05)。
, http://www.100md.com
    4 讨论

    随着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明确TMD的发病具有以下特点:①病因复杂:TMD属多因素致病的疾病。常见诱因有合因素、心理因素、代谢因素、免疫因素,还有其他如咬合过度(夜磨牙、偏侧咀嚼等),职业性劳损及不良姿势,关节形态发育异常,医源性因素等。②个体差异:每个患者的病因可以不同,可以是单一因素也可以是综合因素致病,并且某一因素是该病的原因还是结果常常不能确定,如合障碍和心理问题可以是引起TMD的原因,也可以是其发展的结果。③功能变化与病理变化可能不同步[4]:TMD可导致口颌系统出现结构性、器质性改变以功能障碍为临床表现特点,但是,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与病理生理变化程度往往有不一致性。

    超短波物理治疗TMD主要根据超短波产生的交变电磁场作用,局部热效应促进肌肉和纤维结缔组织张力的降低,从而调节翼内外肌平衡,缓解咀嚼肌的痉挛,减轻TMD区疼痛及活动受限,减轻弹响。治疗结果表明,超短波物理治疗TMD的疗效优于保守治疗,超超短波可使血流加速,局部循环及淋巴循环改善,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消除炎症病理产物,减少趋化性反应,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起到控制炎症的作用,对整体有调节作用,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本组观察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具有疗效好、安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 百拇医药
    参 考 文 献

    [1] 马绪臣,张震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命名、诊断分类及治疗原则.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37(4):24.

    [2] 傅开元,马绪臣,张震宽,等.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临床应用评价.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37(50):330.

    [3] 谷志远,傅开元,张震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

    [4] Treacy K. Awareness: relaxation training and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ural stim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bruxism. J Oral Rehabli,1999,26(4):280,287., 百拇医药(黄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