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25期 > 正文
编号:12295487
猝死患者危险因素的识别及应对策略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5日 冯东兴 孙广明
第1页

    参见附件。

    冯东兴 孙广明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急诊科接治猝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生特点和规律。提高急救水平,降低猝死率,减少医疗纠纷。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来我院急救中心猝死患者207例,按年龄、性别、时间分布特征、转归及临床特点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青壮年所占比例较大(25~65岁102例,心脏性猝死占首位,脑血管意外居第二位,此外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发生猝死者8例在本组病例中占很高的比例(11.59%)。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必须对青壮年男性以及存在冠心病、高血压等高危因素人群加强健康教育,及早发现和控制基础病变,医院要加强急诊科队伍的建设和医务人员综合抢救能力的培训,从而提高猝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 猝死 危险因素 识别

    【分类号】R459.7

    猝死是指突然发生的非外因直接引起的自然死亡。一般在发病后6h内突然死亡。猝死使家属难以接受,往往会引起医疗纠纷。及早地识别猝死的危险因素,对高危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死亡率的预测,早期进行疾病的干预,及时发现从院前到死亡医疗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
     【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急诊科接治猝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生特点和规律。提高急救水平, 降低猝死率, 减少医疗纠纷。方法 回顾分析近5 年来我院急救中心猝死患 者207 例,按年龄、性别、时间分布特征、转归及临床特点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青壮年所占比例较大(25~65 岁102 例, 心脏性猝死占首位, 脑血管意外居第二位, 此外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发生猝死者8 例在本组病例中占很高的比例(11.59%)。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必须对青壮年男性以及存在冠心病、高血压等高危因素人群加强健康教育,及早发现和控制基础病变,医院要加强急诊科队伍的建设和医务人员综合抢救能力的培训,从而提高猝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猝死;危险因素; 识别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6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