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32期 > 正文
编号:12327585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5日 丁敬沛 齐志远 姜志圣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自2006年4月至2008年8月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24例,按AO分型标准:A型12例,B型8例,C型4例。 结果 24例获得随访,平均15个月(10~21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6个月,均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等并发症。按照Rodriquez-Merchan评分标准;优1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1.7%。结论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符合生物力学固定的观念,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内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高。

    【关键词】 微创; 锁定钢板; 接骨术; 肱骨干; 骨折

    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腺样体肥大患者105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5例病例中,男67例,女38例,年龄4~8岁,病程半年~3年

    1.2 手术方法

    患儿性全麻插管成功后,取仰卧正中位,常规消毒手术野,铺无菌巾,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棉片收缩双侧鼻腔黏膜,鼻内窥镜下检查鼻咽部腺样体,电动吸切器切除肥大的腺样体,创面电凝止血,检查有无腺样体残留,术毕严密观察咽部出血情况。

    1.3 术后处理

    卧床休息,全身应用抗生素3-5 d,预防感染。

    2 结果

    本组105例病例术后症状消失,无并发症。

    3 讨论

    腺样体肥大为小儿常见病之一,其主要症状为:①耳部症状: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出现传导性聋及耳鸣症状。②鼻部症状:常合并鼻炎及鼻窦炎耳出现鼻塞、流鼻涕等症状,可有张口呼吸、讲话闭塞性鼻音及睡眠时打鼾等症状,长期者可出现“腺样体“面容”。③咽喉及下呼吸道症状:分泌物向下流并刺激呼吸道黏膜,可出现阵咳,易并发支气管炎,可有低热。④全身症状:主要为慢性中毒及反射性神经症状。传统的手术方法为腺样体刮匙刮除法和腺样体切除器切除法,由于是在盲视下操作,易造成腺样体残留、咽后壁及咽侧壁的损伤,且出血较多。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则是用鼻内窥镜配备的切割器直视下切除腺样体,如有出血,采用电凝止血。本方法具有视野暴露好、直观、切除彻底、止血可靠、复发少,不损伤咽后壁及咽侧壁的优点。

    肱骨干骨折为临床常见损伤,传统AO观点中强调骨折的解剖复位及坚强内固定,有加重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及破坏骨膜血运之虞,致骨不愈合及钢板断裂[1]。自2006年4月至2008年8月,笔者采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24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17~68岁,平均54.5岁。均为闭合性骨折,按AO分类;A型骨折12例,B型骨折8例,C型骨折4例。致伤原因;车祸伤18例,摔伤4例,砸伤2例。骨折部位及类型;上部骨折7例,中部骨折12例,下部骨折4例;横行骨折16例,短斜及螺旋形骨折6例,粉碎性骨折2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4例,全部病例术前检查均无桡神经损伤症状,伤后至手术时间3 h~7 d,平均27 h。

    1.2 手术方法 根据病情选择全身麻醉或臂丛麻醉,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通过牵拉等措施进行间接复位,矫正患肢的长度、成角和旋转畸形,直至复位满意后,消毒铺巾,于骨折远端纵形切口2.5 cm左右,在骨膜外沿肱骨干前外侧制造一骨膜外软组织隧道,术中不切开骨膜,骨折端不开放。根据X线片估计锁定钢板的长度,要求钢板两端各能打入4~5枚螺钉,骨折部位形成桥接,骨折线至两端螺钉之间至少空留1个钉孔。按肱骨的解剖外形预弯钢板,钢板预弯前将导向套筒拧入锁定钉孔中,可有效避免锁定钉孔毁损。将钢板插入皮下隧道,再取钢板近端纵形切口2 cm,分别与钢板末断钉孔克氏针临时固定,再次经C型臂X线机透视下观察接骨板位置及骨折端复位,钢板远近端分别拧入4~5枚锁定螺钉,远端切口内置引流管,关闭切口。术后只需患肢前臂悬吊固定,1周开始行肩肘关节功能锻炼。

    2 结果

    本组随访10~21个月,平均15个月,24例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手术切口长度约2.5 cm,平均手术时间2 h,平均术中失血100 ml,平均住院时间8 d,无骨不连、畸形愈合与短缩,无钢板断裂、松动、断钉的现象。根据Rodriquez~Merchan评分标准[1];优1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1.7%,1例术后出现桡神经损伤症状,3个月完全恢复。

    3 讨论

    在四肢长骨干骨折中,肱骨干骨折后骨不愈合的发生率较高,主要是骨折后局部血供破坏和不利的力学环境所致[2,3]。微创经皮锁定钢板是在骨折远近端各作1个小切口,建立皮下隧道,用间接复位技术使骨折复位并进行钢板内固定,钉板之间通过螺纹锁定,骨折端稳定源于板钉之间的成角稳定,而不是钢板与骨面之间的摩擦力。板钉之间的整体稳定相当于内固定支架,固定强度明显增加,不会将骨折块拉向接骨板,因此接骨板即使未达到完全的解剖塑形,仍可维持骨折端复位后的位置,锁定钢板可以看作是一种与骨膜“不接触”钢板,属于生物学钢板范畴,可最大限度减少对骨折局部血供的损伤,有利于骨折愈合。

    上臂前方解剖较为复杂,肱骨前方为肱肌和肱二头肌的两个肌腹,二者之间有肌皮神经,在肱二头肌内侧和臂内侧肌间隔的前方,为肱动脉及其两条伴行静脉;肱血管外侧为正中神经,桡神经在大圆肌下缘与肱骨交角处斜向下外,与肱骨干后方绕肱骨肌管至臂中下1/3交界处,穿外侧肌间隔达臂前区;笔者采用前外侧劈开肱肌中外1/3处建立皮下隧道,此区防治钢板较为安全。本组24例肱骨干骨折,术前检查均无桡神经损伤症状,术后1例出现桡神经损伤,考虑骨折远端切口牵拉伤或者术中闭合复位损伤所致,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

    肱骨的张力侧在前外侧,根据张力带原理,钢板应当放置在肱骨的前外侧,使其张力变压力,促进骨折愈合,符合肱骨生物力学环境,而且在肱骨前外侧可以避免剥离三角肌肱骨附着点,同时有利于钢板解剖塑形。本组病例骨折均全部愈合,无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结合本组病例,笔者体会到此术式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所选择24例患者术前均无桡神经损伤症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9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