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8年第15期
编号:13302212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8年5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5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4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 均采用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 分析临床愈合情况及腕关节功能优良情况。结果 4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全部愈合。腕关节功能优26例, 良16例, 可2例, 差4例, 优良率为87.5%。结论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显著, 固定牢靠, 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并发症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骨折 ;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5.049

    近年来根据临床统计桡骨远端骨折有增多的趋势, 约占骨折患者的17%,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占桡骨远端骨折的 20%~30%[1-3], 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2 cm内的松质骨骨

    折 [4]。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单纯的手法复位石膏 、夹板外固定导致桡骨远端短缩、关节功能障碍, 达不到解剖学复位的标准[5-8]。大部分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多采用手法复位以及石膏外固定保守治疗, 临床治疗效果好, 本院采用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10月本院4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8例, 女

    20例, 年龄24~76岁, 平均年龄(48.5±12.3)岁。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分型:桡骨远端背侧缘骨折(B2)型10例;桡骨远端掌侧缘骨折(B3)型8例;关节内简单骨折(2块)、无干骺端粉碎(C1)型20例;关节内简单骨折(2块)、合并干骺端粉碎(C2)型7例;粉碎的关节内骨折(C3)型3例。致伤原因:跌倒24例, 车祸18例, 其他原因6例。手術时间:急诊手术12例, 其余36例患者均在伤后5~10 d手术。

    1. 2 方法 桡骨远端掌侧人路, 臀丛神阻滞麻醉。避免损伤正中神经及其掌侧皮支, 切口偏向尺侧, “S”形切开皮肤、腕横韧带, 将桡动脉 、正中神经、桡侧腕屈肌牵向桡侧, 牵开屈指肌腱, 避免持续牵拉正中神经[9]。自桡骨止点将旋前方肌切断, 并翻向尺侧, 沿桡骨长轴局部切开关节囊, 复位关节面的平整, 恢复桡骨的长度、掌倾角以及尺偏角, 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后, 将 “T”形钢板塑型后置于掌侧, 第1枚螺钉最好先安置在钢板臂上的椭圆形孔内, 固定时注意钢板放置位置及角度, 根据需要远近内外调节钢板位置, 钢板远端置于关节缘近端2 mm, 勿偏尺侧妨碍下尺桡关节活动 。骨折复位后有骨质缺损患者需首先植骨处理, 缝合旋前方肌覆盖钢板。对不稳定骨折固定患者, 需要用短臂石膏托固定腕关节3~4周, 术后一般不用外固定, 术后1 d开始活动肩以及肘关节, 2~3 d后开始内收以及外展腕关节活动, 2周开始做前臂旋转及腕关节环转活动。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分析临床愈合情况及腕关节功能优良情况。根据有无骨性关节炎等并发症, 检查桡骨短缩程度;X线检查关节面复位情况;临床检查握力、腕关节活动度、外观有无畸形, 患者主诉疼痛、握力满意程度等进行综合评价[9]判断其愈合情况。腕关节功能按改良 Mcbride评分[10], 分为优、良、可 、差 4级, 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2 结果

    4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全部愈合。腕关节功能优26例, 良16例, 可2例, 差 4例, 优良率为87.5%。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为A型(关节外), B型(简单关节内), C型 (复杂关节内)3大类型, 可分为Colles、Smith骨折[11]。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传统的手法复位克氏针固定, 石膏外固定, 外固定支架固定, 大部分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多采用手法复位以及石膏外固定保守治疗, 临床治疗效果好, 不稳定骨折通过手法复位很难达到理想复位及维持复位 [12]。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影响术后功能的主要因素[13, 14]有关节面的不平整, 掌倾角、尺偏角改变, 桡骨的短缩, 只有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以最大限度的恢复关节的完整性。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特点为:掌倾角向背侧倾斜>20°~25°;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桡骨短缩>5 mm, 关节面移位>2 mm。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锁定加压钢板系统的优点[15]:不需要对钢板进行精确的预折弯, 完全符合桡骨的解剖形状;有利于腕关节早期功能锻炼;避免关节僵硬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符合微创原则, 为骨折的愈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接骨板不需要和骨皮质紧密接触, 对骨外膜的损伤小, 有效地保护了连在骨片上的软组织;避免关节固定时间过长使骨质疏松的发生钢板的远端为带螺纹的锁定孔与锁定螺钉紧密咬合, 形成牢靠的角固定, 近端可以使用普通螺丝钉通过偏心滑动达到加压, 作为一个完整的力学支架体系减少了术后内固定松动骨折的移位, 螺钉不易松动。

    综上所述,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效果显著, 固定牢靠, 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并发症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唐佩福, 黄鹏, 崔庚, 等.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性骨折.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6, 14(16):1207-1209.

    [2]贡小英, 荣国威, 安贵生, 等. T型钢板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中华外科杂志, 2002, 40(2):120-123.

    [3]吕维加, 朱立军, 倪国新, 等. 不同固定方法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离体生物力学评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6, 8(3):208-211.

    [4]王其友, 蔡道章, 徐义春, 等. 锁定加压接骨板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04, 20(3):162-163.

    [5]宁伟宏, 吴争鸣, 李文伟, 等. 交叉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5例报告. 实用骨科杂志, 2001, 7(4):275-276.

    [6]贡小英, 荣国威, 安贵生, 等.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掌侧或背侧内固定的选择. 中华外科杂志, 2003, 41(6):436-440.

    [7]陈红卫, 赵品益, 吴英勇, 等. 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Barton骨折. 实用骨科杂志, 2004, 10(2):111-112.

    [8]姜保国, 张殿英, 傅中国, 等.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 中华骨科杂志, 2004, 24(11):645-648.

    [9]张殿英, 姜保国, 傅中国, 等. 斜T形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04, 20(1):24-26.

    [10]王纪亮, 许建中.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进展.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5, 13(16):1260-1262.

    [11]侯春林.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现状.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06, 22(1):1-2.

    [12]姚勐炜, 樊天佑, 杨安礼, 等. 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临床骨科杂志, 2002, 5(3):191-193.

    [13]张秋林, 王秋根, 纪方, 等.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治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4, 6(10):1122-1126.

    [14]胡晓钢, 尚庆.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分析. 实用骨科杂志, 2012, 18(5):439-440.

    [15]杨明, 张殿英. 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评估方法及预测疗效的因素分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5, 13(6):459-460.

    [收稿日期:2018-01-03], 百拇医药(李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