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9年第36期
编号:13432188
有血液学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1例并文献复习(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6期
     1980年Kyle和Greipp[7]首先描述可6例符合MM诊断标准, 但没有溶骨性病变或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相关症状的病例, 并将其病名为“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是无症状的克隆性浆细胞疾病, 是一种临床异质性疾病, 疾病进展风险较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更高, 因缺乏符合MM诊断标准的终末器官损害, 故治疗时机并不明确。在2003年, IMWG对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中[8], 其诊断需符合血清M蛋白≥3 g/L或骨髓中浆细胞≥10%, 现无分子学标志可检测疾病进展相关的危险因素, 无终末器官的损害, 即无高钙血症(血清钙≥11.5 mg/dl), 肾衰竭(肌酐≥1.95, 排除其他原因), 贫血(血红蛋白≤10 g/dl或者低于正常值低限2 g/dl以上), 骨损害(溶骨性改变、病理学骨折、脊髓压迫)。由于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疾病进展的风险较高, 在初次诊断后的第一年内应每2~3个月定期复查血清蛋白电泳, 若结果持续稳定, 则次年每4~6个月复查1次, 第3年起, 每6~12个月复查1次。除非出现疾病进展(血清或尿M蛋白持续增高>25%或出现新的溶骨病灶或出现高钙血症)征象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4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