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09年第24期
编号:1205168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09年8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第24期
     [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中出现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行为严密观察,进行心理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疗与护理前后出现紧张、恐惧;焦虑多疑;悲观、消极、绝望;烦恼、痛苦;乐观、安定积极、渴望信赖;盲目乐观、不在乎等心理。结论: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情况,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防止病情恶化,改善预后。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理分析;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12(b)-098-02

    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重症之一,病情凶险。恢复较慢。易发生死亡。其主要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发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对病程、转归及预后有重大影响。在所有的护理措施中,心理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大量研究提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有关,因此,在住院期间除认真细致观察病情,做好各种常规治疗外,还要特别重视患者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笔者对急诊科ICU病房收治的86例患者在治疗的同时进行仔细了解,调查患者的心理状况,并采取了一系列护理措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4月~2008年10月本院急诊科ICU病房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33例,年龄51~78岁。经抢救治疗及心理护理后,治愈出院78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