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32期 > 正文
编号:12338685
地佐辛用于妇科腔镜手术麻醉维持的可行性(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5日 杨海慧 黄焕森 魏兵华 李长科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地佐辛用于妇科腔镜手术麻醉维持过程中的可行性、麻醉效果。 方法 选择择期妇产科腔镜手术患者2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n = 50);芬太尼组(F组)、地佐辛0.2 mg/kg组(D1组)、0.25 mg/kg组(D2组)、0.3 mg/kg组(D3组),麻醉方式均为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4组于切皮前分别静注芬太尼5 μg/kg、地佐辛0.2 mg/kg、0.25 mg/kg、0.3 mg/kg。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追加芬太尼或地佐辛前(T1)、切皮时(T2)、切皮后10 min(T3)、气腹后10 min(T4)及手术结束时(T5)血压、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并随访术中知晓及术后镇痛药的应用情况。 结果 (1)D2、D3组血压、心率较F组、D1组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F组、D1组术后要求镇痛的病例数显著高于D2、D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地佐辛能够用于妇科腔镜手术麻醉维持且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

    [关键词] 地佐辛;麻醉维持;妇科腔镜手术;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R9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1(b)-0097-02

    地佐辛是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主要是激动κ受体,产生脊髓镇痛,同时对μ受体具有激动与拮抗双重作用,其镇痛强度、起效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与吗啡相当。近年来,地佐辛已广泛用于术中辅助镇痛、手术后镇痛及癌痛治疗。至今,地佐辛用于全身麻醉维持仍未见相关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将不同剂量地佐辛应用于妇科腔镜手术麻醉维持,观察其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并与芬太尼作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妇产科择期腔镜手术患者200例(卵巢囊肿68例、原发和继发不孕49例、异位妊娠83例),ASAⅠ~Ⅱ级,年龄18~50岁,平均27.5岁。所有患者均无阿片药物滥用史;无药物过敏史。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 = 50),分别是芬太尼组(F组)、地佐辛0.2 mg/kg组(D1组)、地佐辛0.25 mg/kg组(D2组)、地佐辛0.3 mg/kg组(D3组)。4组年龄、体重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 min肌注鲁米那0.1 g,阿托品0.5 mg。入手术室后开放上肢静脉,30 min快速输入500 mL平衡液后开始诱导。常规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麻醉诱导用药为咪唑安定0.04 mg/kg、芬太尼5 μg/kg、丙泊酚1.5 mg/kg、维库溴铵0.1 mg/kg。麻醉维持:F组于切皮前2 min静注芬太尼5 μg/kg,D1组、D2组、D3组于切皮前15 min分别静注地佐辛0.2、0.25、0.3 mg/kg。各组均于气管插管成功后持续静脉泵入丙泊酚6 mg/(kg·h)。如术中血压低于基础值30%,用麻黄碱升压;高于基础值30%,F组单次静脉追加芬太尼2 μg/kg,D1组、D2组、D3组单次追加地佐辛0.1 mg/kg;间断维库溴铵维持肌松,追加量为首次的1/3。缝皮前停止输入丙泊酚。

    1.3 观察指标

    记录各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追加芬太尼或地佐辛前(T1)、切皮时(T2)、切皮后10 min(T3)、气腹后10 min(T4)及手术结束时(T5)的SBP、DBP、MAP、HR、SpO2的变化情况。记录术中追加芬太尼及地佐辛的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术后疼痛情况评分,当VAS >6分时给予哌替啶50 mg肌注,记录哌替啶的使用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心率变化

    4组患者在T0、T1两时间点血压、心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组内比较,4组切皮时(T2)、切皮后10 min(T3)、气腹后10 min(T4)及手术结束时(T5)的MAP较T0均有升高,以D1组最明显(P < 0.05);F组患者在T2、T3、T4心率显著低于D1、D2、D3组,而手术结束时血压、心率明显高于D1、D2、D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3。

    2.2 追加镇痛药的情况

    F组手术开始后2例需追加芬太尼,D1组16例追加地佐辛,D2组3例追加地佐辛,D3组1例追加地佐辛。

    2.3 镇痛情况

    F组19例手术当天需肌注哌替啶50 mg镇痛;D1组14例手术当天需肌注哌替啶;D2组2例需肌注哌替啶;D3组无一例追加止痛药。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自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已被广泛应用于妇科领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7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