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16期
编号:13160462
ERCC1基因表达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方案疗效的前瞻性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5日 刘晓燕 邹青峰 陈文晟 马磊 李志彪
第1页

    参见附件。

     ERCC1是NER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DNA链的切割和DNA损伤识别。NER途径在铂类的耐药机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其表达程度与铂类药物敏感与否密切相关[6-8]。ERCC1 mRNA 表达水平与不同组织的DRC有关,ERCC1 mRNA过度表达的患者在使用Gem/DDP方案时疗效不佳、预后差[9]。Ryu JS等[10]分析了109例以铂类为基础进行化疗的NSCLC 患者的ERCC1第118位密码子的多态性时发现,具有C/C基因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长(486 d),而变异型C/T或者T/T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短(281 d),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8)。这项研究提示了ERCC1第118位密码子具有C/C基因型的患者对铂类药物敏感[10-13]。在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发现,ERCC1的mRNA表达水平与顺铂/吉西他滨的疗效密切相关,即在同样接受顺铂/吉西他滨治疗的患者中,ERCC1 mRNA表达水平低的患者累计生存率明显高于表达水平高的患者,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研究表明,ERCC1 mRNA 低表达患者对多西紫杉醇+顺铂的治疗敏感,而高表达者对多西紫杉醇+健择的治疗敏感。众多的研究表明,ERCC1 mRNA用于预测NSCLC 铂类方案疗效已渐趋成熟[14-15]。

    本研究的结果提示,对于ERCC1 mRNA低表达水平的患者化疗有效率较经验性用药者高,且两组患者疾病进展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本研究入组病例数偏少。随着基因组学及肿瘤耐药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