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4年第15期
编号:13127547
高血压前期体检人群体质量指数对24 h动态血压监测水平的影响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25日 王姝焱
第1页

    参见附件。

     1.2 研究方法

    1.2.1 24 h动态血压监测采用美国SpaceLab公司生产的血压监测仪[3]。分别测3组体检者的动态血压,即在8:00~22:00为30 min测量1次,在22:00~8:00为1 h测量1次[4]。并测量体检者的血压负荷值、24 h血压平均值、白昼血压平均值和白昼血压变化的标准差。

    1.2.2 生化指标用自动生化仪测量并记录180例体检者的高、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糖、血脂、三酰甘油、肌酐。

    1.2.3 体检者的血压舒张压在80~90 mm Hg,收缩压在120~140 mm Hg时为高血压前期症状。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MI和生化指标

    体检者的血糖、三酰甘油、血脂、肌酐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随着BMI的增大相应增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随体检者BMI的增大而降低。3组的BMI比较:超重组与肥胖组指数均高于正常组,同时肥胖组高于超重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2.127,P=0.000<0.05);3组的血糖水平比较:肥胖组和超重组体检者的血糖水平都高于正常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04,P=0.001<0.05);3组的三酰甘油水平比较:肥胖组和超重组的三酰甘油水平都高于正常组,且肥胖组也高于超重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26,P=0.000<0.05);3组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23,P=0.000<0.05)。3组的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07,P=0.136>0.05);3组的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64,P=0.224>0.05);3组的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33,P=0.089>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