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8年第5期
编号:13241411
三种常见妇科癌症报告患病率的聚类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2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5期
     [参考文献]

    [1]赵宇平,王慧,杨光,等.基于生物信息学的中药青蒿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4):2695-2700.

    [2]龚巍巍,罗胜兰,胡如英,等.2005~2010年浙江省女性乳腺癌、宫颈癌与卵巢癌生存率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5):366-369.

    [3]刘海凤,刘屹,王静依,等.妇科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特征及相关易感因素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7,12(9):897-900.

    [4]向阳,李源.重视妇科少见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7,33(4):329-332.

    [5]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220-220.

    [6]王涛.基于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17(2):234-238.

    [7]孙振球.医学统计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99-412.

    [8]张志常,刘雁,娄岩,等.我国大陆地区各省艾滋病与淋病、梅毒报告发病率的系统聚类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6,32(7):670-672.

    [9]潘蕾蕾,马俊,方芳,等.青年乳腺癌与中老年乳腺癌相关对比分析[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5,36(2):93-95.

    [10]陈基善.早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0):30-31.

    [11]陈慧,周思园,孙振球,等.常见妇科三大恶性肿瘤的流行及疾病负担研究现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6):108-112.

    [12]陈剑萍,叶柳青,于爱军,等.多种肿瘤标志物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27(17):2533-2535,2538.

    [13]藍素纯,谢丽琴,黄彩红,等.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指导在晚期卵巢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8):183-185,189.

    [14]刘云,杜成,刘文超,等.卵巢癌治疗新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5,23(4):553-556.

    [15]银琪,生秀杰.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病因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6,43(6):681-685.

    (收稿日期:2017-12-06 本文编辑:孟庆卿), http://www.100md.com(刘冰 刘国华 徐东雨)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