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2014
编号:13478070
浆膜下结肠气囊肿1例(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5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2014
     2討论

    PCI又称为囊样肠积气,是指胃肠道的黏膜下或者浆膜下出现的气体囊肿[1],可以累及部分或全部胃肠道。本病最早由DuVernoi于1730年在尸体解剖中描述,之后由Mayer在1835年命名。1946年Lerner和Gazin将本病定义为影像学诊断[3]。本病人群的总体发病率为0.03%[4],近年来随着内镜及CT等检查的普遍开展,发病率有增加趋势[2],而浆膜下气囊肿内镜检查一般很难发现,较少有报道。本病在我国新疆、青海等高原地区报道的病例较多,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40岁多见,男性多于女性[5]。

    PCI的发病机制还尚未形成共识,常见的有以下学说。①机械学说:如肠梗阻、炎症性肠病、缺血性肠病、胃肠道肿瘤、肛门直肠手术、肠道准备或结肠镜检查导致肠壁损伤或腔内压力增加[6],黏膜会出现微小的破损,气体则可以进入黏膜的淋巴间隙从而形成气囊肿。②肺源学说:肺部疾病如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炎等伴有剧烈咳嗽,使肺泡内压力增高,肺泡破裂,气体通过纵隔沿大血管周围的筋膜下行至腹膜,继而沿血管周围间隙到达肠系膜及肠壁浆膜下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6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