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30
编号:13744077
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及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30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及护理体会。方法:对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及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论述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及护理,根据病情变化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溶栓护理。结果:治愈14例,好转5例,死亡1例。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积极抢救,做好护理,是提高患者治愈率及生活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急救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0-0060-01

    心肌梗死为比较严重的疾病,会导致患者的心肌出现坏死,患者的临床多有心电图改变、白细胞增高、发热、胸骨后剧烈疼痛等表现。2010年6-12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20例此疾病患者,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1 一般资料

    20例心肌梗死均为当地居民,男14例,女6例,年龄50~75岁。其中心前区疼痛、胸闷、压迫窒息伴冷汗13例,上腹痛伴憋闷3例,左胸痛并向右肩放射4例。就诊与发病时间间隔4 h~2 d。其中12例有高血压病史。20例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1.2 诊断标准

    必须具备下列3条标准中的2条方可诊断心肌梗死,具体条件:(1)具有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2)心电图的动态演变。(3)血清心肌标记物浓度的动态改变[1]。

    1.3 抢救措施

    1.3.1 一般治疗 (1)休息:患者未行再灌注治疗前,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不良刺激。(2)吸氧:间断或持续吸氧2~3 d。(3)检测:急性期应住在冠心病监护室,进行心电、血压、呼吸检测3~5 d,必要时血流动力学检测。(4)阿司匹林:无禁忌证者给予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或嚼服肠溶阿司匹林,一般首次剂量达到150~300 mg,此后75~150 mg,1次/d,长期服用。
, 百拇医药
    1.3.2 解除疼痛 (1)哌替啶50~100 mg肌注或吗啡5~10 mg皮下注射,必要时重复使用。(2)疼痛轻者可使用可待因或罂粟碱。(3)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

    1.3.3 溶栓药物的应用 溶栓药物是以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激活血栓中纤维蛋白酶原,使转变为纤维蛋白酶而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

    1.3.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有条件的医院对具备适应证的患者应尽快实施PCI,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1.3.5 控制休克 心肌梗死时有心源性休克,也有血容量不足、外周血管舒缩障碍等因素的存在,因此,应在血流动力学的检测下,应用升血压、血管扩张剂,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等抗休克治疗。如上述处理无效的情况下,应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的支持下,立即行直接PTCA或支架植入,使冠状动脉及时再通,也可做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http://www.100md.com
    1.3.6 治疗心力衰竭 主要是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以应用吗啡和利尿剂为主,也可选择血管扩张剂减轻左心室的前后负荷,心肌梗死发生后24 h内不宜用洋地黄制剂,有右心室梗死的患者应慎用利尿剂。

    1.4 护理

    1.4.1 饮食护理 患者发病早期应给予其流食,避免对其胃部产生扩张。饮食应以少食多餐为原则。患者早期应绝对地卧床休息,不可对其有任何刺激,家属探视也应严格限制。

    1.4.2 吸氧护理 吸氧可降低患者的疼痛及缓解病情,故早期即应给予其进行吸氧治疗,氧流量2~5 L/min。

    1.4.3 心理干预 患者所患疾病会出现剧烈的疼痛,会有濒死的感觉,故此时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都应给予关怀,在进行急救时不可慌乱,急救有条不紊,从而让患者产生信任感。烦躁不安者可肌注地西泮镇静。
, 百拇医药
    1.4.4 止痛治疗的护理 如患者疼痛剧烈可给予应用镇痛药物,但应用药物后应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出现异常立即给予处理。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时应随时监测血压的变化,维持收缩压在100 mm Hg以上。

    1.4.5 溶栓治疗的护理 溶栓前先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和血型。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溶栓药物,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溶栓疗效观察:可根据下列指标间接判断溶栓是否成功:胸痛2 h基本消失;心电图ST段于2 h内回降大于50%,2 h内出现在灌注性心律失常,血清CK-MB酶峰值提前出现(14 h以内)。冠状动脉造影可直接判断冠脉是否通畅[2]。

    2 结果

    20例心肌梗死患者治愈14例,好转5例,死亡1例。

    3 讨论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抢救和护理,促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与护理,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控制疾病的发展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以及提高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7.

    [2] 颜廷淦.临床常见急症处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58.

    (收稿日期:2012-08-06) (编辑:王春芸), 百拇医药(张艳琼 王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