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心脏病知识
编号:13741632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34
     【摘要】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占据第二位,随着心血管诊疗技术的提高,先天性心脏病女性生存至生育年龄且妊娠者居第一。随着发病率的提高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和监测,使患者安全的度过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妊娠; 心脏病;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14.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4-0109-02

    妊娠合并心脏病可危及母婴安全,并且流产、早产、死胎、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小于胎龄儿和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增加。为了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必须加强护理和监测,使患者安全渡过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2004年以来笔者所在医院院治疗护理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100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 百拇医药
    心功能各级对分娩孕周、分娩方式、产时出血量、新生儿出生体重和住院日数影响分析可见,心功能越差,剖宫产率越高,分娩孕周越小,新生儿出生体重也越低,出血量相对增多,住院天数延长。100例均在孕前或孕期明确诊断为心脏病,年龄18~40岁;分娩孕周为孕26+2~41周;剖宫产80例(80%),阴道分娩20例(20%),发生心衰5例,其初诊孕周34周,孕产妇死亡1例。

    2 方法

    2.1 妊娠期护理

    2.1.1 对不宜妊娠者,应在妊娠12周前作治疗性人工流产术,若已发生心衰者,则必须在心衰控制后再终止妊娠。妊娠12周以上者,应积极治疗心衰,使之度过妊娠期和分娩期[1]。

    2.1.2 对可以妊娠的,要加强孕期保健,心功能Ⅰ~Ⅱ级者的护理指导。(1)定期产前检查:检查次数及间隔时间可按病情而定,孕20周以前每2周1次,孕20周以后每周1次。(2)保证休息:避免疲劳、多休息,每天下午应保证有2 h的卧床休息,每晚的睡眠应保证有9 h以上。休息时宜采取左侧卧位或半卧位,避免仰卧位造成下腔静脉受压。(3)预防感染:要避免呼吸道感染,患感冒应早期治疗,以免因发热而加重心脏负担或诱发风湿活动或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避免重体力的活动,保持情绪平稳,积极预防各种引起心衰的诱因。(4)合理饮食:要限制过度加强营养而导致体重过度增加,以每日增长不超过0.5 kg,整个孕期体重增加不超过12 kg为宜,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宜进高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蛋白质饮食,多吃水果、低盐低脂饮食及补充铁剂,贫血的孕妇应在20周以后预防性的补充铁剂。注意出入液体量的平衡,监测体重和水肿情况,必要时监测尿量。(5)加强对孕妇的产前检查,1~2周检查随访一次,注意有无气急、咳嗽、脉速和颈静脉怒张,浮肿及肺底啰音等,发现有轻度心衰孕妇,应及早收住院观察治疗。(6)心功能Ⅰ~Ⅱ级者,应于预产期前1~2周提前入院待产,心功能Ⅲ级以上者应立即住院治疗,保证母婴安全。
, 百拇医药
    2.2 分娩期的护理

    2.2.1 第一产程 (1)提供心里支持,稳定产妇的情绪。尽量不使产妇精神紧张,让产妇选择自己喜欢的姿势,要有专人守候、观察、安慰及鼓励患者,尽量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紧张情绪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2]。(2)开放静脉,保持静脉通畅,以备急救时给药。(3)监测呼吸、心率1次/h。(4)遵医嘱适当应用地西泮、哌替啶等镇静剂。一般在产程早期可给地西泮10 mg,必要时哌替啶100 mg肌内注射。(5)注意心功能的变化,遵医嘱用药,必要时吸氧,或根据医嘱给予强心药物治疗,同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6)监测胎儿宫内情况,每30分钟监测1次胎心。(7)若出现心力衰竭症状,要及时让患者取半坐卧位,面罩吸氧,并遵医嘱给予西地兰0.2~0.4 mg加25%葡萄糖20 ml缓慢静脉推注。必要时每隔4~6小时重复给药。(8)产程开始后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直至产后1周左右时间,密切观察产程进展,一旦发现有产程停滞应及时通知医生,及早进行手术终止产程[3]。
, http://www.100md.com
    2.2.2 第二产程 (1)宫口开全后应尽力设法缩短产程,可用吸引助产或低位产钳助产,会阴侧切术时选用局麻,(溶剂中不加肾上腺素)指导产妇应尽量避免屏气,屏气可致肺动脉压力增高而诱发右心衰竭而加重病情。(2)分娩时尽量采取半坐卧位,避免仰卧位,下肢尽量低于心脏水平,以免回心血量过多加重心脏负担。(3)每10分钟监测呼吸、心率1次,分娩时给予氧气吸入,做好新生儿抢救的准备工作。(4)胎儿娩出及胎盘排出后,下腹部用腹带包扎,并放置沙袋压迫,24 h后除去沙袋。此时应加强护理,加强巡视,观察阴道流血情况,每20~30分钟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增加心脏听诊次数,警惕出现心衰的危险,在护理中发现异常情况及心衰增快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2.3 产褥期护理

    (1)产后3 d内,尤其产后24 h是发生心衰的危险时期,护士应加强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脉搏、呼吸、血压,观察宫缩及阴道流血情况,发现异常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4]。(2)有心衰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延缓下床活动时间,指导产妇在床上多翻身及活动四肢,加强对产妇的巡视及护理,心衰控制后方可出院。无心衰情况者,1周后可以逐渐下床活动,至少观察2周,病情稳定后方可出院。早进食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特别有利于母乳喂养。早下床活动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促进肠蠕动恢复,有利于子宫复旧及身心健康。(3)保持外阴清洁,预防尿路感染:用0.1%新洁尔灭液冲洗外阴,每天两次。剖宫产的产妇,术后12~24 h导尿管,如果术后导尿管发生脱落,不要轻易插入,应尽量帮助产妇自行排尿。尿管是造成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原因,应尽量缩短尿管留置时间,减少重复插导尿管。(4)产后或剖宫产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体温正常及伤口无感染即停止使用,以免影响早下地活动及母乳喂养。(5)心功能
, 百拇医药
    Ⅰ~Ⅱ级的产妇可以哺乳,但应避免劳累。心功能Ⅲ级以上者不宜哺乳,应及时回奶。指导家属如何进行人工喂养。(6)不宜再妊娠需做绝育手术,如心功能良好应于产后1周手术。如有心力衰竭,待心衰控制后行绝育手术,未做绝育手术的要严格避孕。

    3 讨论

    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早期监测、治疗和护理,并根据各类心脏病特点和产科的特殊性,针对性地加强了心理护理、观察护理和操作护理,为医生提供了有效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依据,积极配合治疗,运用护理手段,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心脏负担,防止母体和胎儿的缺氧,明显降低了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并使心脏病孕妇顺利渡过了孕产期妊娠晚期由于心脏负担增加比非妊娠期约35%(孕32~34周为最高峰),加之增大子宫使膈肌上升,心脏向上向左移位,大血管扭曲机械性地增加心脏负担,具有心脏病的孕妇更易发生心力衰竭,出现心悸、气促、胸闷、呼吸困难、水肿、咳嗽等症状,应重视观察心衰的早期临床表现,及时预防和控制心衰的发生和发展,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适时采取恰当方法终止妊娠。特别是夜间、睡眠时,分娩期、产褥期前3 d是关键时期。此类患者常伴有高血压、水肿、蛋白尿孕高症临床特征,要注意观察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防止发生子痫抽搐。注意各种药物应用时的观察及各药物间的配伍禁忌,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观察发绀等情况,重视机体的全面护理,预防并发症和感染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何仲.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3.

    [2]颜丽青.产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

    [3]夏海欧.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

    [4]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2.

    (收稿日期:2012-08-13) (编辑:王曼), 百拇医药(王静 买中花)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心脏病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