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326
编号:13716948
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的血糖预防与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326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出现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因素,便于指导预防及护理。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4例夜间出现低血糖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的预防和护理进行总结。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部分有先兆症,及早地预防和治疗避免了低血糖的发生,94例低血糖患者症状能及时纠正。结论: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夜间血糖管理,提高防范低血糖意识,并加大宣教力度,以提高预防效果,避免低血糖发生。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患者; 夜间低血糖反应; 预防;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6-0095-02

    老年糖尿病是指60岁以上人群患有糖尿病,95%的老年糖尿病属于2型糖尿病[1]。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过程中容易发生夜间低血糖,很容易诱发急性心脑疾病,如果不及时发现,可因抢救处理不及时而导致死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有效预防低血糖。2010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部共收治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94例,经救治处理,无休克和死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94例,其中男54例,女40例,年龄60~85岁,病程3~25年;合并有高血压病30例,冠心病17例,脑梗塞15例,周围神经病变10例,肾脏病8例。

    1.2 临床表现及原因

    1.2.1 低血糖症状表现 血糖值低于3.9 mmol/L,其中最低值为1.6 mmol/L。69例有低血糖症状如:面色苍白、反应迟钝、饥饿感、发抖、大汗淋漓、手脚冰冷、心悸、言语迟钝等,25例无症状。

    1.2.2 常见原因 胰岛素使用不当,如注射剂量过多,食量少或延迟进食;口服降糖药物应用不合理,最常见的药物是磺脲类,特别是当患者有肝肾功能不全时,引起的低血糖严重而持久;口服降糖药后不进食;腹泻等。

    1.3 方法

    轻症状患者给予口服糖果、糖水、饼干等食物即可缓解;低血糖意识不清,血糖低于2.8 mmol/L者,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60~80 ml,根据病情每小时监测血糖情况,如仍不能缓解者继以10%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随时根据血糖调整葡萄糖溶液滴注速度,直到病情血糖稳定;睡前血糖低于5.1 mmol/L者进食15 g碳水化合物预防低血糖发生。

    2 结果

    低血糖发作多有先兆症状,症状的严重性与低血糖的程度、持续时间、血糖下降速度有关。常见的原因是口服降糖药、应用胰岛素等用药不当,以及饮食不平衡所致。94例低血糖患者能及时发现,经治疗后症状能纠正,在护理过程中无患者发生并发症。

    3 讨论

    避免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应监测睡前血糖,如睡前血糖低于5.1 mmol/L,需调整降糖药物或适当进餐,睡前血糖监测不仅使糖尿病治疗更加具体化,还有利于低血糖早期发生,对预防低血糖昏迷具有重要意义。治疗预防护理过程还应注意以下细节。

    3.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提高识别能力

    重点交接班,接班护士应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如血糖值、药物使用情况等,加强夜间病房巡视,观察患者的神志和活动情况,有无脸色苍白、浑身无力、饥饿、发抖出虚汗、头晕嗜睡等。特别反应性低的患者可能体会不到低血糖的发生,必要时候增加夜间血糖监测次数。

    3.2 加强教育

    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对低血糖的认识及监测血糖的重要性,告诉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原因、症状和防治措施,让老年患者对糖尿病有所重视。不合理的运动可诱发低血糖,指导患者适当运动。指导患者储备少量糖果或饼干,以备发生低血糖时进食。

    3.3 心理护理与药物治疗

    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关心体贴患者,掌握其心理动态。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降糖药物的原理、剂量、用法及用后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用药过程中可诱发低血糖,应用胰岛素时应注意选择剂型,注射量要准确,进食要定时、定量,不要随意增减药物,定时检测患者血糖情况。老年患者应避免使用较强的降糖药物,也不强求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宁可比正常值稍高一点。消除患者紧张心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

    3.4 饮食护理

    计算每天摄入的总热量,在饮食的时候主副食搭配要适当,饮食处方要按照每个患者情况的不同,予以个性化的制定[2]。应予患者适当的指导,饮食量和用药量要保持平衡,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制订严格的、科学的饮食方案。当身体不适时,进食较往日下降时,其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剂量也相应减少,不进食就不能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

    综上所述,长期反复发生低血糖,患者的脑细胞可出现不可逆病理改变,如脑出血、脑水肿、坏死等,患者可能智力下降,甚至发展为痴呆[3]。预防夜间低血糖的发生,重点在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严格监测血糖变化、用药合理和饮食平衡,尤其是医务人员应将睡前血糖治疗个体化,并提高识别能力,及时处理血糖反应。

    参考文献

    [1]邹玉梅,程完英.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7):380-381.

    [2]沙海兰.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的原因与临床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1,12(23):191.

    [3]马祖等,黎映静,钟秀红.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状态下血糖状况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9,10(4):344-345.

    (编辑:郎威), 百拇医药(陈丽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