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年第10期
编号:13132333
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心理护理干预(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5日 张砚媚
第1页

    参见附件。

     护理人员应该运用心理学、社会学及专业知识加强对有抑郁倾向和焦虑抑郁状态孕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分娩前要了解产妇精神状态,使产妇正确认识到分娩,以积极心态去迎接,以消除其焦虑、不安等消极情绪。同时对产妇社会活动进行评估,充分利用家庭资源,调整家庭的适应能力,关心产妇内心感受为其提供强有力的心理支持。分娩过程中,护士尽量在旁陪伴指导和非语言交流,教会放松技巧,分娩后应避免各种精神刺激,解除各种致病心理因素,使孕妇处于最佳身心状态。产后6周内应定期随访,给予健康教育,以早期识别产后抑郁症,降低抑郁症发生率[8]。本研究显示通过分析孕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形成因素,实施有效心理护理干预,两组产妇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评分对比分析。干预组产后6周发生抑郁症6例,发生率为6%;对照组发生抑郁症16例,发生率为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给予初产妇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有利提高母婴生存质量,也体现了现代护理服务模式在产科的具体应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叶丽容.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忧郁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8):507-508.

    [2]范学红.产后抑郁症发病危险因素研究[J].临床和实验杂志,2008,7(5):27-29.

    [3]岳凤玲.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341-342.

    [4]吴素红,何峰云,陶丽玲,等.两种护理模式对改善孕妇抑郁症疗效的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2):66-67.

    [5]陈小英,陈友华.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8):115-116.

    [6]崔丽霞,李少双,董红英.产后心理障碍的护理的干预[J].现代医院,2009,9(7):93.

    [7]潘晓放,卢旨明,肖娟.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其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9):28-30.

    [8]王惠琴.初产妇产后抑郁心理的常见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1,32(33):71.

    (收稿日期:2013-12-28) (编辑:韩珊珊)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