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29
编号:13659366
结石成分分析与饮食干预预防泌尿系结石的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29
     1.3 随访观察

    结石患者治愈出院后,要求3个月、6个月、1年、其后每年回医院尿检、B超、腹部平片等检查,对随访结束前进行B超,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等。检查结果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医生证实阅片或一起阅读和审查的视频数据后,结合患者的B超石,用于确定结石复发。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入选的320例患者,得到有效随访患者300例,失访或无效随访(无客观检查不能确定结石是否复发者)20例,其中对照组有效随访154例,试验组有效随访146例。300例患者有效随访时间为20~36个月,平均(28.04±7.02)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20~36个月,平均(28.21±7.82)个月;试验组:随访时间2~36个月,平均(28.34±8.48)个月。检查结果均经两名以上医生共同阅片或阅B超并结合患者取石术后复查的影像资料进行判定。试验组中138例无复发,8例复发,复发率5.5%。对照组136例无复发,18例复发,复发率11.6%,两组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尿路结石是泌尿外科一种常见的疾病,多发于21~50岁之间,男性患者发病率是女性患者的3~9倍,以草酸钙和磷酸钙结石为主[2]。近年来,结石病微创和无创性技术革新使结石更容易地除去,虽然该操作可以去除结石,但它是难以改变的疾病过程[3]。经有效治疗后仍然有较高的复发率,从而防止结石复发很重要[2]。尿液中各种物质的含量以及相互间的作用,是尿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尿结石的形成或预防中起着重要的[4]。

    现在认为,在泌尿系结石的形成过程中,结石晶体形式在尿液的超饱和状态,缺乏抑制晶体形成物质和核基质的物理存在为三个主要的因素。除了泌尿系结石的发生和代谢紊乱、地理等因素的影响有关外,也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蛋白食物的摄入量增加,茶叶、糖果的摄入增加等有很大的关系[5-6]。大部分国内外专家认为,饮食在泌尿系结石的形成过程中是一个重大的外部因素[1-3]。

    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前提是尿中过饱和的结石结晶成分,增加水的摄入量,增加尿量,使每日尿量达2000~3000 ml,尿比重低于1.01,从而实现可靠的尿液稀释,减少尿盐沉淀,防止形成结石晶体,促进排出,以防止结石形成的目的[1-3]。对所有尿路结石来说,这个方法理论上是有效的,但这种方法需要持续保持尿液稀释状态下,对结石的预防才有最好的结果,但是这样的话也将稀释抑制晶体形成物,并且受到夜间饮水及抗利尿激素分泌等条件的干扰,实际上,很难持续保持尿液稀释状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实际的预防作用,这与对照组的3年复发率仍然高达11.60%匹配。在这种情况下,嘱患者改变饮水习惯,增加睡前饮水量及半夜饮水,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结石复发[7]。
, http://www.100md.com
    尿液中各种物质的含量以及相互间的作用,是尿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减少成石物质的产生或者降低成石物质进入尿中可以使尿结石成分不易达到超饱和状态,有文献报道营养和饮食中的各种成分可以影响成结石物质经尿液排出的量[2]。动物性蛋白质中含硫氨基酸比例高,使尿钙、尿酸、草酸排泄量增加,降低尿pH值,降低柠檬酸钙的排泄量,降低尿中粘多糖活性,是促进泌尿系结石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6]。摄入过多的精制糖、高钠饮食会增加尿钙和尿中草酸排泄量,同时也降低尿枸橼酸排泄,也是诱发泌尿系结石形成的一个显著危险因素,因此限制动物蛋白、精制糖、高钠摄入可减少钠、钙、草酸盐和尿酸形成,减少结石复发的机会[1]。

    大量的国内和国际的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泌尿系结石是含钙结石,其成分多为草酸、尿酸,因此降低尿中尿酸、草酸的浓度在预防泌尿系结石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从食物中摄取的草酸是尿中全部草酸量的10%~15%,但草酸盐在肠道中的吸收数量是尿中草酸盐量波动的主要原因,限制饮食中草酸盐的摄入量不仅显著降低尿中的草酸,而且还增加枸橼酸盐的量,枸橼酸是钙离子的强螯合剂,枸橼酸的浓度增加,以形成稳定的水溶性的枸橼酸钙从尿中排出,从而降低了钙离子浓度与其他钙盐饱和度,以减少钙结晶和结石的形成;有数据显示,含钙结石患者,除了一个特殊的吸收性高钙尿患者应限制饮食中的钙,其余患者钙的摄入量不应限制,因为钙的限制摄入,可能会导致小肠内钙与食物中草酸结合的减少,而显著增加草酸的肠道吸收,导致骨质疏松和增加尿草酸盐排泄,促进结石的形成;全谷物和纤维食物较少产生热量,它可使得肠转运时间较短、肠道内环境变化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从而降低尿酸的排泄,从而抑制结石的形成,但应注意的是,应避免高草酸食物[8]。
, http://www.100md.com
    尿酸结石的形成,主要是尿酸在血液中过高,是嘌呤代谢异常所致,尿酸盐可以吸附粘多糖,减少尿中粘多糖的活性,促使草酸钙沉淀成结石。吃豆制品及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体内产生的尿酸增加,进一步使尿液中的尿酸排泄增加,从而促进结石的形成,故应少吃此类食物,多吃植物性食物,可在体内产生大量的碱性物质,使得尿液呈碱性,尿酸在尿中不易达到饱和,从而防止尿酸结石的形成。

    磷酸盐结石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碱性环境,磷酸盐结石在酸性环境中易溶于水,可在有效控制感染的同时多吃些动物性食品产生更多的酸性物质,使尿液呈酸性,从而改变环境,抑制磷酸盐结石的形成,从而达到预防结石的目的。

    胱氨酸结石患者是少见的肾小管先天性缺陷疾病,即胱氨酸等在肾小管重吸收不良,尿中较低的溶解度,特别是在酸性尿中,从而促进结石形成的,因此可以采取限制蛋氨酸食物的摄入量,多吃碱性食物、蔬菜和谷物为基础的低蛋白饮食,碱化尿液以增加胱氨酸的排放。
, http://www.100md.com
    将结石成分分析应用于泌尿系结石患者健康教育中,针对结石成分分析为患者找到结石根源,为预防泌尿系结石的复发提供具体依据,针对性地进行饮食指导,通过饮食干预患者尿中成石物质的含量、结石的形成环境,疗效明显,不失为一种好的预防方法,该方法对结石患者的预防具有个体针对性,易操作,实施简单有效,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和泌尿系结石患者的自我预防、保健。

    参考文献

    [1]那彦群,李鸣.泌尿外科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329-332.

    [2]吴阶平.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760-796.

    [3]郭应禄,周利群,主译.坎贝尔-沃尔什泌尿外科学(第九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1441-1465.
, 百拇医药
    [4]贺晓鸣,张士更.288例草酸钙结石患者饮食习惯的调查及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3):659-660.

    [5]吴在德,吴汉,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79-680.

    [6]冯素花,文俊峰.581例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及防治[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220-221.

    [7]赵萍,陈来翠,孔翎,等.泌尿系结石患者的发病时间分布及性别差异调查分析[J].安徽医学,2011,32(12):2044-2045.

    [8]江传宁.简述预防泌尿系结石的研究进展[J].求医问药,2012,10(9):434-435.

    (收稿日期:2014-06-18) (编辑:黄新珍), 百拇医药(赵利 张先锋 陈锦源)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