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29
编号:13659350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技巧的体会(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29
     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技巧:(1)术前在X线片上测量,对比双髋,初步测出假体柄与臼杯的大小、位置,经验丰富后可达到目测准确的程度;术前了解所用假体设计的相关资料;全髋创伤大、出血量多,因此应由经验丰富的医师主刀,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和出血[2]。(2)最常用后外侧入路,患者取侧卧位,夹持固定耻骨联合和骨盆后部,患者躯干与手术台平垂直;健侧下肢适当垫高内收,使患侧下肢与健侧下内收角度一致,有利于对比双侧肢体长度。(3)严格无菌操作:手术贴膜“U”形封闭会阴,皮肤消毒后铺巾、手术贴膜封闭术区;切皮肤的手术刀与切口内的手术刀需分开,以防皮肤上的细菌带入深部组织。(4)清楚显露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为方便显露,后方关节囊可部分切除,臀大肌股骨止点、臀中肌大粗隆止点可部分切断,但需保留0.5 cm腱性部分便于缝合。(5)注意保护创周的肌肉、坐骨神经等软组织,防异位骨化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可能;锯断股骨颈时需在其下方垫纱布保护,助手将患髋向前上推,以防损伤周围组织,保留股骨矩约1.5 cm(一横指);髋臼缘的软组织、盂唇、增生骨赘等需清理干净,否则会影响髋臼角度判断。(6)磨髋臼的技巧:保持髋臼外翻角40°~45°、前倾角10°~25°,后外侧入路前倾角可稍偏大[3]。试模比试原髋臼大小,最终臼杯通常比原髋臼大4号,还需考虑是否骨质疏松;找到髋臼中心点(Harris窝头侧接近关节软骨面处)作为磨髋臼的中心点;正常的髋臼中心点与髋臼横韧带的连线形成一个近似等腰三角形(底边为髋臼横韧带),髋臼中心点位于髋臼横韧带的垂直平分线上方,女性(25.42±1.09)mm,男性(25.61±1.11)mm[4]。以髋臼横韧带作为髋臼假体前倾角度的定位参照,是简单、准确的标志[5]。边磨边冲洗臼窝,检查深度及创面程度,以创面出现均匀点状渗血为最佳;在臼窝内植入骨泥后才置入臼杯,有利于骨长入生物型臼杯表面;带高边的髋臼内衬的高边应位于外上方。(7)磨股骨端的技巧:屈髋、屈膝内旋下肢,足底向上,助手腋下夹持患足、耻骨联合抵住患膝;开槽前需尽可能去除大粗隆下方的阻挡,有利于保持髓腔位置正确;开槽器长柄顺股骨颈断面长轴开槽,约在小粗隆前方1.5 cm、前倾角稍大于10°;在股骨颈断面略偏后外侧插入小号至大号的髓腔绞刀,顺开槽方向插入小号至大号的髓腔锉,髓腔锉平面与患侧足底平面的夹角即为股骨假体的前倾角,边陲击髓腔锉边防止髓腔锉旋转;股骨假体比试模假体更深入髓腔0.4~0.5 cm,安装假体前需彻底冲洗髓腔、吸净脂肪等组织以防脂肪栓塞;虽然目前通常采用生物型假体,但老年重度骨质疏松患者可采用骨水泥固定假体,因为骨水泥固定假体可使其松动率下降30%~40%[6]。(8)预防双下肢不等长:考虑髋臼是否上移,患侧偏心距应与健侧一致,股骨头中心应与大粗隆顶点高度一致,还可利用Bryant三角标志术中均衡下肢长度[7]。测试双足跟、膝位置;测试髋关节的稳定性:髋关节屈曲100°,伸直内旋50°,过伸外旋40°,侧卧睡觉姿势,无半脱位、脱位及撞击;测试双下肢长度。(9)冲洗创腔,缝合切断的短旋肌、臀大肌股骨止点、臀中肌大粗隆止点等组织;创腔引流管术后夹闭6~12 h后开放,不用负压,有助于减少创腔失血,48 h内拔管[8]。关闭创口前需再次确认是否已将试模球头换成正式置换球头。(10)术中需注意避免假体周围骨折的可能,比如,当复位困难时强行使用暴力还纳股骨头入髋臼可能造成股骨骨折,扩大股骨髓腔的方法不当可能造成股骨骨折[9]。可采用全麻或持继硬膜外麻醉,若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搬动患者时需注意避免麻醉失效前肌肉松弛所致的关节脱位等可能,不建议使用持续硬膜外麻醉镇痛泵[10-11]。
, 百拇医药
    总之,掌握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伟,王善涛,袁永刚,等.微创人工全髋置换术前后外侧入路疗效对比[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1,33(6):460-462.

    [2]陆庆文,卢长巍,覃祖恩,等.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41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9):3-4.

    [3]吕厚山.现代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34-545.

    [4]周建生,凌遵龙,王志岩,等.Harris窝及髋臼切迹与髋臼中心点的应用解剖和相关性研究[J].解剖与临床,2010,15(4):231-234.

    [5]吴利军,龚维成,杨峰.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横韧带对髋臼假体前倾定位的作用[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12):1241-1242.
, http://www.100md.com
    [6]王长海,摇刘江.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抗骨质疏松治疗[J].中国医学创新,2012,9(6):138-140.

    [7]韦良臣,谢笑宸,张晟,等.利用Bryant三角标志术中均衡下肢长度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不等长[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0,3(1):59-61.

    [8]高时榕,黄雪梅,罗春,等.不同引流方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血的影响研究[J].医药前沿,2012,16(1):93-94.

    [9]黄菊兰.老年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74-75.

    [10]宋毅峰.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假体周围骨折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4):136.

    [11]俞虹.老年人髋关节周围手术的临床麻醉[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2):114.

    (收稿日期:2014-06-16) (编辑:黄新珍), http://www.100md.com(邹文 王攀 肖文倩 韩玉健 吴小军 李凯)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