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7年第10期
编号:13058984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椎体骨折的应用体会(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4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10期
     传统正中切口入路对患者的脊柱功能恢复情况产生影响且预后不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术后疼痛较为明显,导致椎旁肌坏死与神经损伤的出现[6];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手术难度小,提高患者脊柱的稳定性,且快速抵达患者的横突与关节面,椎旁肌间隙入路有效避免剥离患者的多裂肌,保留棘突起点,有利于患者肌肉的愈合,术后瘢痕小,保护患者的神经,以维持患者椎旁肌正常的功能与生理特性,避免术后残留腰背痛的出现[7-9]。本研究30例患者伤椎高度恢复满意,术前Cobb角为15°~25°,平均18.5°,术后复查恢复到5°~12°,平均8.0°,术后复查矫正至5°~12°,平均8.0°,随访半年未见明显改变,Cobb角维持在7°~9°,平均8°。术后1 d VAS评分为(2.8±0.5)分,术后1周为(2.0±0.3)分,随访过程中VAS评分为(2.2±0.4)分。

    综上所述,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联合椎弓根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在无神经损伤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手术创伤小,术中、术后出血量少,术后恢复较快,又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意义重大,值得临床上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Vialle R,Harding I,Charosky S,et al.The paraspinal splitting approach:a possible approach to perform multiple intercostolumbar neurotizations:an anatomic study[J].Spine,2007,32(22):631-634.

    [2]王根林,张福占,谢计乐,等.Wiltse肌间隙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5,17(12):1047-1052.

    [3]庞正宝,庞帮镭,汤优民,等.Wiltse入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对多裂肌影响的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6,36(2):72-80.

    [4]张军华,唐星升.不同治疗方案对胸腰椎体骨折疗效和神经损伤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0):32-34.

    [5]钟润泉,梁英杰,王立,等.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J].临床外科杂志,2013,21(7):532-533.

    [6]李玉伟,严晓云,王海蛟,等.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11):1040-1042.

    [7]张文捷,张亮,赵春明.经椎旁肌間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J].脊柱外科杂志,2011,9(2):98-101.

    [8]林加阳,李钿,徐耿填,等.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121-123.

    [9]张鹏翼,于沈敏,李敏,等.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6,19(3):290-293.

    (收稿日期:2016-12-14)

    ①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 福建省立医院 福建 福州 350001, 百拇医药(林院 徐杰 郑武)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