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7年第10期
编号:13058981
糖尿病性腹泻应用参苓白术散治疗的效果评估与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4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10期
     多数学者认为,糖尿病性腹泻的主要致病原因是胃肠植物神经病变及高血糖、肠系膜小动脉病变、电解质紊乱等,另存在一个理论是说该疾病的致病原因是胰岛素、胰高糖素及继发感染抵抗力降低等,最主要致病因素是胃肠植物神经病变。

    中医学上讲,糖尿病性腹泻属于“消渴”、“泄泻”范畴[8],可致患者痈疽、痨嗽、眼疾及中风、水肿等,以脾气虚为本、以腹泻为标,在给予该疾病患者治疗时需要标本兼治,不宜简单止泻或者简单补脾益气,临床上一般应用西药复方地芬诺酯片和抗生素治疗以便起到暂时缓解作用,停药后易复发。因本病与脾脏运化和升清功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临床上提出了参苓白术散加味疗法,其中党参、山药、白术、茯苓及薏苡仁发挥健脾止泻的作用;砂仁、白扁豆及莲子肉具有醒脾、醒胃的功效,可促进脾胃的运化;桔梗可以通调水道、载药上行并益肺气;车前草可淡渗疏利止泻,利小便以实大便;补骨脂、肉豆蔻可温振脾阳、固涩止泻。诸药合用可发挥脾气得补、湿浊得化的临床功效,运化得复则诸症自除。据相关性文献报道,薏苡仁及白术等均可以对糖尿病性腹泻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受损进行部分修复,同时可以改善患者胃肠运动,显著发挥其协同降糖的临床功效,同样具有降糖作用的是山药,可二病同治,且显著调节患者血糖水平。

    本次探究中,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83%,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值分别为(6.8±0.3)mmol/L、(9.3±0.4)mmol/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性腹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方可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及餐后2 h血糖值,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值得将其作为有效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凡.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糖尿病性腹泻32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6):424.

    [2]张民英,曹文君.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糖尿病性腹泻30例[J].陕西中医,2015,36(6):670-671.

    [3]束长银.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糖尿病腹泻35例临床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8(16):7-9.

    [4]杨宇.参苓白术散治疗糖尿病腹泻临床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5,18(2):54.

    [5]曹爱梅.和解法治疗糖尿病性顽固性腹泻中医辨治举隅[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3):312.

    [6]王德伟,吴凡,王利芳,等.泻停灵汤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3,21(10):544-545.

    [7]申子龙,赵进喜,王世东,等.吕仁和教授“六对论治”糖尿病性腹泻经验[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1):47-49.

    [8]陈芹梅,黄福斌.自拟健脾玉液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性腹泻53例[J].黑龙江中医药,2014,43(3):33-34.

    (收稿日期:2016-12-07)

    ①興宁市人民医院 广东 兴宁 514500, http://www.100md.com(范嘉裕 叶伟锋)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