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2期
编号:13173476
给药间隔干预促进门诊抗菌药物注射剂的合理使用(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5日 邓丽清?吴明东?张秀兰?杨华
第1页

    参见附件。

     浓度依赖性药物:其特点是药物的抗菌活性表现为浓度依赖性,浓度越高,抗菌活性越强。药物的杀菌作用取决于药峰浓度(Cmax),当药峰浓度(Cmax)高于致病菌MIC8~10倍时,其抑菌活性最强。有显著的PAE,血药浓度低于MIC致病菌对而与作用时间关系不密切。其代表药物有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两性霉素B等。此类药物治疗的关键是保证日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尽量提高药物的Cmax。疗效评价参数包括Cmax/MIC(氨基糖苷类)与AUC0→24 MIC(氟喹诺酮类)[4]。氟喹诺酮类为浓度依赖型药物,药物在组织和血清中的浓度是决定临床疗效的因素,即药物浓度升高,杀菌活性增强,但其ADR也存在较明显的浓度依赖性,目前尚不建议日剂量集中使用,只有半衰期长的品种,如洛美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可选择每日1次给药[5]。

    另外,笔者所在医院也存在给药间隔执行不严格的现象。对于bid的给药方案,安排在这个患者滴完所有输液后,不拔针继续滴入下次输液,造成给药间隔不足,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于bid的给药方案,临床上也应按q12h执行,而不是8:00与16:00[6]。对于q12h的给药方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