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6期
编号:13169148
急性胼胝体梗死核磁共振表现及治疗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15日 李涛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胼胝体梗死核磁共振表现与临床表现,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方法 抽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病例89例,包括急性胼胝体梗死者32例(观察组)和未发生急性胼胝体梗死者57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展开核磁共振扫描,对比分析检查结果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32例患者共有35处梗死,32例患者中胼胝体梗死合并陈旧性脑梗死者23例(71.88%),其中多发性20例(86.96%),孤立性3例(13.04%);观察组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者所占比例较对照组高(P<0.05),血管狭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 结论 急性胼胝体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采取核磁共振扫描检查能够对其展开准确诊断,临床应给予关注。

    [关键词]急性胼胝体梗死;核磁共振;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44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6-177-02

    诸多临床研究已经证实胼胝体变性以及梗死均会对两侧大脑半球的整合以及协调能力产生显著影响,然而由于病变部位不同,从而导致其临床表现存在明显差异,临床诊断存在一定的难度。近年来由于影像学技术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早期确诊胼胝体病变已经成为了可能[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急性胼胝体梗死核磁共振表现与临床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急性胼胝体梗死患者和单纯脑梗死患者的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展开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脑梗死临床患者病例,抽取其中的89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急性胼胝体梗死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45~83岁,平均(67.9±13.6)岁,发病到入院时间3~170 h,平均(45.3±10.4)h;单纯脑梗死患者57例,男35例,女22例,年龄44~82例,平均(6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