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10期
编号:13163968
2009~2011年广州市荔湾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15日 潘淑贤 杨翠辉
第1页

    参见附件。

     2.2.4 聚集性疫情

    2.2.4.1 2009~2011荔湾区发生10例及以上聚集性疫情分别是:2009年7起,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波及人数1612人,发病40例,平均罹患率为2.28%;2010年发生7起,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波及人数1288人,发病27例,平均罹患率为2.10%;2011年发生17起,其中重症病例1例,无死亡病例,波及人数5064人,发病118例,平均罹患率为2.33%。

    2.2.4.2 2009年及2010年聚集性疫情均发生在托幼机构,2011年3起为家庭聚集性,14起发生在托幼机构,3年度聚集性疫情报告高峰在4~7月。

    3 讨论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主要包括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 virus A16,CVA16)和埃可病毒(echo virus,Echo)的某些血清型,其中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比例较高,致死原因主要为重症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1]。本病具有自限性,绝大多数病例1周内可痊愈,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亦可经接触患者粪便、呼吸道分泌物、泡疹液及污染的物品而感染。目前手足口病既无有效疫苗,也无特效预防药物。2007~2008年全国出现大范围手足口病疫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