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10期
编号:13163969
周昌安治疗脑肿瘤经验(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15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0期
     从“消瘤丸”和“加味昆藻二陈汤”的配伍组方看,前方是以逐瘀散结的药物以化痰为主组成,后方是以豁痰软坚的药物为主配以活血化瘀,两方联合同用故生佳效。

    3.3 方药配伍的理法依据

    对于“脑肿瘤”,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在祖国医籍中并无专题记载,有关临床症状均散见于头痛、头风、眩晕、中风偏瘫、呕吐、瘤证、痉病、痿证等篇章中。但是,据现代科学技术检查,“脑肿瘤”是为头颅内有一病理性肿块存在,与祖国医学中的“积聚”“癥瘕”相类属。“积聚”“癥瘕”的病因病机虽很复杂,但既然已经形成“瘀积”,则多由人体内有形的病理产物“痰”和“瘀”蕴结而成。同时,津血同源互化,痰瘀也往往相关互结而为“瘀积”。《灵柩·百病始生篇》曰:“凝血蕴裹而不散,津津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说明了瘀(即“凝血蕴裹”)与痰(即“津液涩渗”)互结而著不去,是形成“瘀积”的主要病机。因此,《金匮要略》中治疗疟母的鳖甲煎丸和治妇人少腹癥瘕的桂枝茯苓丸都是痰瘀同治之方。元代朱丹溪谓:“痰挟瘀血、遂成窠囊”。《医学传心录》亦谓:“五积六聚总是气凝其痰血”, 都说明了“瘕”“积聚”“窠囊”这些因病而形成的体内有形异物,多为痰瘀互结而成。头为“奇恒之腑”,又称“元神之府”,为“诸阳之会”“髓海之所”“性灵之主”。凡五脏六腑之津血清阳,皆上注于头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9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