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4年第5期
编号:13137603
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病因学的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5期
     1.4 动静脉瘘

    即动脉与静脉之间的异常通道,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常表现为周围静脉曲张、皮肤色素沉着、溃疡等[16-17]。Haimovici最早提出,异常的动静脉分流与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有关,可能是引起下肢浅静脉曲张以及静脉性溃疡的病因之一[18]。有实验研究证明,行腕部动静脉瘘术后的血液透析患者可形成类似于踝部的静脉性溃疡,给予抗生素治疗后病变也无法愈合,而结扎瘘口后,溃疡很快愈合[19]。动静脉瘘的存在使得部分动脉血并未流经应灌注组织的毛细血管,而是通过瘘口直接流入静脉,造成静脉血流增加,并且促使形成大量的侧枝循环,静脉压持续增高,持续的静脉高压可以导致毛细血管形状及通透性改变,造成组织营养障碍,从而引起溃疡;与此同时,由于动脉血未能有效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也可造成组织缺血坏死。

    1.5 淋巴回流异常

    虽然静脉高压以及由此产生的血管异常被认为是静脉性溃疡的主要原因,但其他血管系统的异常也可能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及组织间体液的平衡等方面,淋巴管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组织间过量的小分子物质、体液,均由其引流,而淋巴管的回流量在下肢静脉高压时显著减少。国外有学者通过研究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中溃疡患者与未产生溃疡患者的淋巴管的结构证明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1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