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幸福家庭》 > 2016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951848
女人歇不得
http://www.100md.com 2016年9月1日 《幸福家庭》2016年第9期
     有一次在电视上欣赏舞蹈家杨丽萍的舞蹈节目时,听到一首名为《女人歇不得》的舞蹈配乐,虽然过去了很多年,却一直对乐曲当中反复吟唱的几句歌词记忆犹新,歌词内容是“太阳歇歇呢,歇得呢;月亮歇歇呢,歇得呢;女人歇歇呢,歇不得;女人歇歇呢,火塘就要熄灭了”。舞蹈一开场,杨丽萍用云南方言以及她古朴、缥缈的独特嗓音缓缓吟唱出这几句词,声音轻柔平缓,却直抵人心。

    近日又找出这首乐曲,完整地听了一遍,心再次被乐曲深深触动。这是一首对女性勤劳之德的赞歌。在反复听着这首乐曲时,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母亲如同中国大多数的劳动人民一样,一生辛苦劳作,不曾有过停歇,正如歌里所唱“歇不得”。

    我五岁时,我们一家人从秭归乡下搬到了神农架林区。在这里,母亲开了家裁缝店。因为手艺好,母亲在县城里渐渐有了名气,店里的生意也越来越好。母亲每年至少带两个学徒工,仍忙不过来,忙到深夜是家常便饭。儿时的我,一直都是在缝纫机的响声中醒来,又伴随着缝纫机的响声入睡。正是因为母亲的辛苦劳作,我和弟弟从小学读到大学,从没因为学费和生活费发过愁。

    父亲原本在粮食局机关工作,后来又去了当时收入更高的国有企业粮油公司上班。在公司工作没几年,国家放开了粮食销售市场,粮油公司亏损严重,公司里的职工陆续下岗,父亲也成为了下岗大军中的一员。非常好面子的父亲一时难以接受这一事实,曾好长时间闷在家里,没有出去找工作,脾气也因此变得非常暴躁,常为一点小事而大发雷霆,责骂家人。我和弟弟在父亲面前,都谨小慎微,唯恐说错了话惹他发脾气。母亲更为忧虑,面对父亲这种状态,她也不敢多说什么,只有更加辛苦地做生意,赚钱养家。

    父亲慢慢度过了那段适应期,开始出去找事做。只是父亲的再就业之途充满波折。并不擅长做生意的他,承包了县城郊区一家做香菌的小厂子,雇了几个工人种香菌。在父亲的竭力操持下,厂子好不容易步入正轨,又遇上了骗子,骗子把香菌收走后,一分钱货款没付便消失无踪,让父亲赔得血本无归。厂子倒闭,父亲还惹上官司。那时,是母亲用她辛苦挣来的钱还清了父亲的欠债,帮助父亲渡过了难关。

    经历这次波折,父亲不再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父亲年轻时曾在乡下当赤脚医生,擅长中医。父亲爱钻研学习,以前又有底子,捡起来很快,陆续有人找上门来请他看病。我和弟弟先后考上大学,离开家到外地读书去了。我们读大学的那几年,是家里负担最重的几年。父亲除了偶尔给人看看病,还在县城里找了份会计的工作,补贴家用,但收入并不高。母亲再次成为家里的经济支柱,她丝毫不敢懈怠,没日没夜地坐在缝纫机前忙碌。时间久了,她的腰落下了毛病,有时疼得直不起来,但即便这样,她仍然不肯歇下来。

    我和弟弟读完大学,先后参加工作,弟弟在林区当地的医院当外科医生,我在另一座城市的机关单位上班。姐弟两人都成为了让母亲很自豪地吃“公家饭”的人。在向其他人提起我们时,母亲总是满面笑容地说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两个孩子都很有出息。我和弟弟参加工作后,母亲仍然在裁缝店里忙碌着。我们劝过她很多次,现在家里没什么负担了,让她不要再那么辛苦,好生歇一歇。可是她总是笑笑,说自己闲不下来。

    弟弟有了小孩,母亲要帮他带孩子,才不得不关了裁缝店的门。可是前不久,弟弟打电话给我,说现在孩子长大了些,不需要母亲时刻带在身边照顾,母亲有了空闲总会跑到裁缝店,接点小生意做。弟弟劝母亲在家里好好歇着,可是母亲嘴上答应了,一有空还是往店里跑。弟弟很苦恼,要我劝劝妈,现在生活好了,让她不要再去劳累了。我告诉弟弟,母亲这一辈子忙惯了,从未闲下来过,你现在让她闲待着她还真闲不住,就随着她吧。

    《女人歇不得》歌词里写道:“冷风吹着老人的头么,女人拿脊背去门缝上抵着;刺窠戳着娃娃的脚么,女人拿心肝去山路上垫着。有个女人在着么,老老小小就在拢一堆了;有个女人在着么,山倒下来男人就扛起了。苦荞不苦么吃得呢,槟榔不苦么嚼得呢,女人不苦么咋个得?女人不去吃苦么——日子过不甜呢。”

    (摘自《三峡日报》2016年6月24日) (袁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