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幸福家庭》 > 2016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951828
新生儿常见异常状况如何处理
http://www.100md.com 2016年9月1日 《幸福家庭》2016年第9期
     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整28天的一段时间。新生儿不仅是胎儿期的延续,更是给新爸爸、新妈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很多新爸爸、新妈妈在第一次接触到自己宝宝时手忙脚乱,遇到一些异常状况更是不知所措。新生儿经常会出现哪些异常状况?应该怎么办呢?

    新生儿常见的特殊生理状态

    生理性黄疸 人类初生时胆红素产量大于胆红素排泄量。其特点: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两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至3~4周。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家长自己很难判断,一定要听从儿科医生的建议。

    “马牙”和“螳螂嘴” 在上腭中线和齿龈部位,由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积留所形成的黄白色小颗粒,俗称“马牙”,数周内可自然消退,对于新生儿吃奶无任何影响。新生儿两侧颊部各有一块隆起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有利于乳汁吸吮。“马牙”和“螳螂嘴”均属于新生儿正常生理表现,不可擦拭或挑破,以免发生感染。

    乳腺肿大 由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中断,负反馈作用减弱,使婴儿在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性激素分泌一过性增加,于生后4~7天均可出现乳腺肿大,如蚕豆或核桃大小,2~3周自然消退,切勿挤压,以免发生感染。

    假月经 部分女婴于生后5~7天(有些更早),阴道流出少许血性分泌物,俗称“假月经”,也是雌激素的中断所致,可持续一周左右。

    新生儿红斑 生后1~2天,在头部、躯干及四肢的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的多形红斑,俗称“新生儿红斑”,婴儿无不适感,皮疹多在1~2天内迅速消退。

    粟粒疹 在鼻尖、鼻翼、颊、颜面等处常可见到因皮脂堆积形成小米粒大小黄白色皮疹,称之为“新生儿粟粒疹”,几天后自然消失。

    青记 一些新生儿在背部、臀部常有蓝绿色色斑,此为特殊色素细胞沉着所致,俗称青记或胎生青痣。一般仅见于黄色人种,随年龄生长而消退。

    橙红斑 分布于新生儿前额和眼睑上的微血管痣,数月内可消失。

    新生儿常见异常情况的处理

    发热 发热是新生儿的常见症状,通常将新生儿的核心温度高于37.5℃定义为发热。下面一些症状可以简单鉴别是保暖过度发热还是感染发热,但不适用于保暖过度引起的超高热者。如考虑感染发热请求助儿科医生,多数需转新生儿室进一步治疗。

    保暖过度 肛温升高、手足热、腹壁皮肤温度低于足部皮肤温度(<2℃)、皮肤红色、姿势伸展、外观健康。

    感染发热 肛温升高、手足较凉、腹壁皮肤温度超过足部皮肤温度(>3℃)、皮肤较苍白、精神萎靡、一般状态欠佳。

    呕吐 新生儿胃容量小,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而贲门括约肌发育较差,肠道蠕动的神经调节功能和分泌胃酸及蛋白酶的功能较差,所以新生儿很容易发生呕吐。但是也有很多病理性情况会导致呕吐,一般呕吐较重,新生儿一般状态不佳者需请儿科医生会诊,明确呕吐原因。

    哭闹 哭闹是表达感觉和要求的一种方式,饥饿时要吃,尿布湿了要换,过热或过冷要更衣,这是正常的要求,属于生理现象,这种哭闹音调一般不会很高。但另一种情况是对不舒适和对疼痛的表达,身上被虫咬后感到痒,发生皮肤褶烂,肠绞痛、头痛、耳痛时的疼痛感,更要哭闹,属于病理现象,哭声高尖,时间长,有时身体还摇动,哭的程度与感觉的轻重相关。如果为病理性哭闹,请求助儿科医生。

    妊娠糖尿病母亲儿 由于现在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母亲孕期患糖尿病的比例逐年提高,除要求孕母控制饮食外,在宝宝出生后需要监测血糖1~3天,防止因血液中过多的胰岛素或者喂养过少导致低血糖。持续且顽固的低血糖对宝宝各脏器的发育均有不利影响。

    假性血尿 新生儿早期由于生理性排泄尿酸盐多,且母乳不足或喂养不足造成尿液浓缩,可引起小便呈砖红色,一般多喂养,72小时后消失。

    脐疝 腹腔脏器由脐环处向外突出到皮下,形成脐疝,为新生儿常见的一种预后良好的先天性发育缺陷,大多数有自愈的倾向。4岁以上脐疝仍不愈合者,可手术修补。

    隐睾 生后男婴两侧睾丸多下降至阴囊,但也有在腹股沟中或异位于会阴、股内侧筋膜或耻骨上筋膜等处,称为隐睾。3个月内89%能自然下降,1岁以后下降机会明显减少,应用激素或手术治疗。

    鞘膜积液

    阴囊较正常偏大,常于生后2个月吸收,一般晚于1岁自愈可能下降,需手术纠正。

    (摘自《武进日报》2016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