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幸福家庭》 > 2019年第7期
编号:13368396
新一线城市年轻人“漂流”图鉴(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7月1日 《幸福家庭》 2019年第7期
    

    今天教你们化个甜美少女妆,先用bb霜打底,再用粉底液扑脸上,然后涂亮粉色的眼影,最后抹上大红唇……是不是超级可爱迷人呢?”在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站(以下简称B站)上,佑熙(化名)一边直播化妆,一边隔着屏幕向网友喊话。屏幕上顿时热闹起来,弹幕、评论和视频中的夸赞声一齐涌来。

    安逸“蓉漂”

    “说实话,我现在日子过得贼滋润,一个月工资1万元左右,一室一厅房租1500元,剩下的钱全用来吃喝玩乐了。”这是程序员李华(化名)对其“蓉漂”生活的形容。

    与一般的程序员“996”工作模式不同,李华的工作模式是“966”──早上9点上班,晚上6点下班,一周工作“5+1”天,周末有一天可能会值班,“是在家里轮值,但基本没什么事”。

    2013年,李华离开老家辽宁去河南郑州上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的他本来打算去北上广深闯一闯,但因为一场旅行,他直接将这些城市拉入了择业城市的“黑名单”。

    2016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李华去北京旅游,赶上了一次地铁早高峰,直接把他的“北京梦”挤破了。当时,地铁里人挤人,“我都不用自己走,就上车了”。下车时,因为挤不到门口,还差点坐过站。他觉得这样的大城市生活不适合自己。

    出于想离女友近一点,李华直接把择城的目标锁定在了成都。大三去云南旅游的时候,李华认识了当时正在云南上大一的滇西女友。然而,以他的专业,在云南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成都无论在距离上还是发展前景上,都成为他最佳的选择,他在成都工作,在这里等她毕业。

    “成都真好吃!”在来成都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李华胖了10斤。这一方面是缘于成都的万千美食,另一方面则要归功于自己高超的厨艺。李华公司中午有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他就会骑10分钟自行车回家做午饭。晚上下班以后,楼下菜市场就能买到菜,他会做一些家常菜,吃完饭打打游戏、看看电影、与朋友聊聊天,有时还会去健身。此外,李华在烘焙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只要想吃甜品糕点了,李华就会买材料去做,有时还会多做一些带给同事。

    刚来成都时,因为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李华曾动过回老家的念头,不过这种状态也只持续了一两天。在成都的第一份工作,李华做了三天,发现不是自己喜欢的,便辞职了。第二份工作也是做大数据的,在三个月试用期里,李华和一个同事将数据和技术架构都做好了,然后,试用期也即将结束,“公司就把我开了,说我是新人”。那段时间,李华在忙落户的事,刚落完户,第三份工作就有着落了。

    从小爱吃川菜的李华,到成都以后生活习惯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但是有一点让他不太适应,那就是成都的气候,“成都是万年阴天,见太阳时候非常少,见到太阳就跟进火炉差不多”。

    现在,李华已在成都落了户,他的目标是工作三四年之后在成都买房。他说,目前成都的房价在每平方米15000元左右,压力主要是首付比较高,很多楼盘甚至要求全款购买,这对于刚毕业的他来说有些吃不消。他说:“距离目标,还剩两年左右。”

    李华的女友也即将毕业了,最近,她已经开始在成都找工作,准备成为一名“蓉漂”了。成都大部分景区,他都还没去过,李华准备等女友毕业后一起去。

    看来,李华等待的时光就要结束了。

    奋斗“沈漂”

    与李华“漂泊”的路线完全相反,1999年,13岁的黄翠随父母从四川漂到了辽宁沈阳,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沈漂”。没想到这一漂就是20年,也有可能就是一辈子。

    那时已是微微转凉的初秋,黄翠刚下了从成都到沈阳的火车,入眼全是平房,天下着特别大的雨,她全身都湿透了。当时,黄翠告诉母亲:“我要回家,说啥都不能搁这呆着。”

    然而,当时黄翠的最终目的地是比沈阳更远的本溪。她家住的地方有一个巨大的烟囱,烟囱下是一排平房,屋里全是炕。之后,黄翠在本溪上学。初二下学期,她便辍学了,到父亲朋友在沈阳开的一家火锅店当服务员。16岁的她开始了一个人的“沈漂”之旅。

    “只要能吃饱饭就可以了。”在沈阳人生地不熟,黄翠只有这一个要求。她回忆道,当时8个人住在5平方米不到的宿舍里,整栋楼只有一个洗澡间,一次只能容纳一个人,每次洗澡都要排队,但也不觉得苦。

    两年后,黄翠离开了这家火锅店,开始做起了化妆品导购。之后她又辗转做了十几份工作,基本都是服务相关的行业。中间,她还开过一阵子小卖部。

    22岁的时候,黄翠认识了现在的老公。过了一年,两人就结婚了。老公是地地道道的沈阳人,此后,他们就定居在了沈阳。

    25岁,黄翠便开始帮父亲料理拆迁相关的工作,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过了一段时间,她开始与父亲合伙做拆迁工作。之后又出来单干,并逐渐在“拆迁圈”小有名气。

    黃翠说,近年来,东北的拆迁行业逐渐变得不景气,她也准备转型了。今年,33岁的她又开始了创业。

    现在,每天早上6点左右,黄翠就出门了,先把孩子送到学校,然后去公司上班,晚上其他员工都是5点半下班,她一般加班到7点半,最晚到凌晨2点。在不加班的时候,也都是在与客户应酬。最近,她带着产品去参加了一个展览会,从早上8点多站到下午4点,对来看展览的客户,黄翠都要讲解一遍公司的产品,一天下来,累得“话都说不出来了”。

    在30多岁的年纪,黄翠需要在事业和家庭之间作出选择,她坚定地选择了前者,孩子交给老人照顾。最近,孩子学习成绩下降得特别厉害,老公也同她商量此事。说到这,她满怀愧疚。

    黄翠说,沈阳这个城市给人的压力感还是比较小的,人们活得很满足,但她不想这样过一辈子。“如果我再年轻6岁,我一定去北上广闯一闯。”北上广一直是黄翠的梦想。她想,也许有一天可以把公司开到北京去,但是迫于北京房租等各方面压力,目前,这还只是一个梦。, http://www.100md.com(张均斌)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