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20192
编号:13568464
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在乳腺纤维瘤治疗中的疗效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15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2
     【摘 要】 目的:探讨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在乳腺纤维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98例乳腺纤维瘤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9例患者接受传统放射状切口,研究组49例患者接受环乳晕切口,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环乳晕切口术后并发症少,切口美观,手术效果好,在乳腺纤维瘤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环乳晕切口;传统放射状切口;乳腺纤维瘤;并发症

    文章编号:WHR2019022410

    乳腺纤维瘤是妇科肿瘤中常见的一种良性病变,好发于育龄期女性,早期多无明显症状,患者多体检时意外发现,若未进行及时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常会出现新的病灶或发生癌变,从而增加治疗难度[1-2]。传统放射状切口是临床治疗乳腺纤维瘤的常用手段,尽管具有一定成效,但术后乳腺瘢痕明显,不易被患者所接受[3]。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环乳晕切口因其具有切口隐蔽、瘢痕美观的优点而被临床广泛应用。本研究选取本院98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在乳腺纤维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本院98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乳腺钼靶及超声检查、肿物细胞学穿刺确诊,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排除严重的靶器官功能障碍、乳腺癌、精神病史、认知障碍、出血性疾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30.12±2.34)岁,病程8d~17个月,平均病程(5.64±1.22)个月,瘤体直徑0.6~3.9cm,平均(2.21±0.43)cm,单侧30例,双侧19例;研究组患者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30.43±2.12)岁,病程9d~18个月,平均病程(5.98±1.07)个月,瘤体直径0.6~3.8cm,平均(2.01±0.32)cm,单侧31例,双侧18例。两组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局部麻醉后以患侧乳头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剥离腺体及乳房表面皮肤,将瘤体推至切口下方,明确瘤体大小及位置并对其进行分离,之后切除瘤体,电凝止血后用可吸收线依次缝合腺体及皮下、皮内组织,之后对切口进行加压包扎,术毕。研究组患者接受环乳晕切口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局部麻醉后于患侧乳晕边缘色素交界处作3~4cm的弧形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根据大乳管走向沿乳腺包膜采用组织剪潜行分离乳房表皮到乳腺腺体,明确瘤体大小及位置后切除瘤体及少许乳腺组织,沿瘤体包膜分离并进行切除,注意保留乳晕下方薄层腺体组织,电凝止血后采用1号丝线间断式缝合修复乳腺组织,采用0-5号可吸收线进行皮内缝合,于乳房内留置胶管实施负压引流,之后对切口进行加压包扎,术毕。

    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局部血肿、切口感染、乳晕感觉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率。

    1.3 疗效评价标准[4]

    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瘢痕直径0.2cm以内;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大部分患者瘢痕直径0.2cm以内;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瘢痕直径0.2cm以上。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均数±标准差(±s)、百分数(%)表示,行t或χ2检验,P<0.05则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1%(P<0.05)。

    2.2 两组手术情况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乳腺纤维瘤是妇科良性肿瘤中的常见类型,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但大多学者认为,其病因与患者内源或外源性雌激素增多使乳腺局部腺体细胞过度敏感有关[5]。手术是目前临床上唯一可以治愈乳腺纤维瘤的方法,传统放射状切口手术暴露好,操作简单,但易增加感染等并发症,且瘢痕明显,美容效果差,尤其是对于多发患者,术后易出现双侧乳房不对称,更是给乳房美观造成严重影响[6]。环乳晕切口可最大限度保护患侧上肢功能及胸部形体,且切口位于乳晕边缘皮肤色差交接弧线上,隐蔽性较好,加之乳晕区皮肤弹性好,切口愈合后瘢痕较为平整,对乳腺形体影响小,可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美的需求[7]。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1%,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提示环乳晕切口可切除病变组织,且切口小,利于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环乳晕切口术后并发症少,切口美观,手术效果好,在乳腺纤维瘤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郭繁,甄慧芬,马利军,等.环乳晕切口与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临床疗效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6,26(01):41-42.

    [2] 胡海迎.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效果对比[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09(35):133-134.

    [3] 张虎.环乳晕切口肿瘤切除术与传统放射状切口肿瘤切除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7):116-117.

    [4] 牛泉方.环乳晕切口和传统放射状切口在乳腺纤维瘤中的治疗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08(16):119-120.

    [5] 张英辉.环乳晕切口和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对比[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06):678-681.

    [6] 王加伟.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4):3382-3383.

    [7] 王青兰,陈德波.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比较[J].医药前沿,2015,05(06):223-224., http://www.100md.com(日斯白克·阿不都卡德尔 范明江)